笼养条件下食叶、食虫、食果灵长类的营养摄入特点探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elle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灵长类食性研究大多是通过其食谱内容以及觅食时间来进行分析,然而仅用食物摄入的差异去判断食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灵长类对于不同种类食物的摄入拥有可塑性:食叶灵长类(folivorous)虽以叶类食物为主,但同样摄入了较多的果类食物;部分食果灵长类(frugivorous)也会摄入了一定量的叶类食物;食虫类灵长类(insectivorous)以大量的昆虫和水果为食。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不同的食物皆为不同营养物质的载体,本研究旨在通过营养定量探究食叶灵长类、食果灵长类、食虫灵长类的营养摄入特点及差异。我们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全事件记录法在2019年7月10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长隆野生动物园圈养的3种食性的24种非人灵长类进行全天的取食行为跟踪观察,对笼养条件下的灵长类被投喂的食物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可利用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脂肪、灰分),将灵长类单日摄入的干物质质量、营养、能量进行量化。研究期间对每种灵长类进行4-12天的取食行为记录,共记录了169天的取食数据,平均每天观察8h。结果发现高比例的叶类食物摄入使得食叶灵长类的营养摄入具有高蛋白、高碳水、低脂肪的摄入特点;高比例的果类食物摄入使得食果灵长类的营养摄入具有低蛋白、高碳水、低脂肪的摄入特点;而食虫类灵长类能够从果类以及虫肉类食物获得足够的蛋白、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拥有更大的营养选择空间。通过营养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笼养条件下不同食性灵长类拥有各自独特的营养摄入特点;2.笼养条件下的灵长类受到了投食食物的营养成分限制,呈现出不同的营养摄入趋势。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约占肺癌总数的15%-20%,死亡率极高,5年生存率小于2%。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广泛期,而对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讲,化疗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在治疗过程中,小细胞肺癌对化疗药物普遍出现耐药,肿瘤复发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新型药物的研发至关重要。近年来,靶向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中越来越受欢迎,但在小细胞肺
低氧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微环境,是大部分实体肿瘤的典型特征。肿瘤细胞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调节直接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例如上皮间质转化(EMT)等。上皮间质转化(EMT)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细胞发生发展阶段,其中低氧能够作为重要的诱导条件促进肿瘤细胞EMT进程。恶性肿瘤在快速增殖的过程中,为满足能量的供应需要转变代谢途径,以适应低氧等微环境,同样低氧环境也影响着肿瘤细胞的代谢重组。O-GlcNAc糖基化(O-G
随着β-内酰胺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得携带金属β-内酰胺酶(MβLs)基因的超级细菌几乎对临床上所有抗生素均产生了耐药性。由于MβLs能够在快速变化的选择性环境下进化并具有迅速适应底物偏好的能力,它们已成为公众健康的主要威胁。为了探索这类酶在应对抗生素选择压力时耐药性和抗药性的演变过程以及在该进化过程中发生的表型和基因型变化,本文以粘质沙雷氏菌B3亚类金属酶SMB-1为研究对象,通过微生物进化培养实
目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血红蛋白氧载体(Hemoglobin-based Oxygen Carriers,HBOCs)在临床中主要的不良反应之一,而病理状态下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可将亚铁血红蛋白(Ferrous Hemoglobin,Hb Fe2+)氧化成三价铁血红蛋白(Ferric Hemoglobin,Hb Fe3+),继而进入假过氧化物酶循环,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一种常见的机会致病菌,极易感染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从而引发多种疾病。群体感应(QS)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和耐药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主要包括Las、Rhl和PQS系统,控制着众多致病因子的表达。而邻氨基苯甲酸盐是铜绿假单胞菌中一种重要的代谢中间体,它与群体感应系统复杂交织在一起。Gnt R家族调控蛋白在细菌中普遍存在,它在细菌的
随着人们对疾病预防意识的提高,体外诊断关口前移成为趋势,即疾病早期诊断越来越趋向于社区化管理甚至推崇家庭自检。因此一种快速便捷的疾病检测适宜技术需求迫切,对预防为主的“健康中国”发展有着一定的意义。本研究基于金磁微粒层析系统结合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建立了一种直扩快速的核酸检测方法即“Direct UDG-LAMP-金磁微粒层析法”。该技术可同时实现基因多态性SNP及病原微生物核酸检测,并在该
宽恕是受害者的认知、动机、情感和行为由消极转变积极的过程,表现为宽恕特质和宽恕行为。宽恕的个体差异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已有研究对遗传或环境单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考察,但尚未探讨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宽恕的影响。本研究考察多巴胺代谢基因与父母教养(父母关爱和父母过度保护)的交互作用对宽恕个体差异的影响,阐明宽恕个体差异形成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模型。1多巴胺代谢基因与父母教养的交互作用对宽恕特质的影
巨噬细胞是人体中分布广泛的先天性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和清除死亡细胞和病原体,协调损伤后的炎症和愈合过程,在组织稳态、免疫防御、病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巨噬细胞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异质性,不同的微环境和细胞因子诱导巨噬细胞极化为不同的表型。根据活化的途径广泛地分为两个不同的亚群:促炎的经典活化M1型巨噬细胞和抗炎的替代活化M2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根据激活分子的不同又分为M2a、M2b、M2c和
DNA异常甲基化是癌症发生的重要早期事件,肿瘤相关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已成为癌症诊断和预后观察的重要依据。目前DNA甲基化检测技术如甲基化敏感的高分辨率熔融曲线、亚硫酸氢盐测序等,需要复杂且昂贵的仪器及繁琐的操作,阻碍了其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便携、灵敏、适宜的策略针对特定癌症相关基因进行甲基化检测,以满足精准医疗的普及。在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基于金磁微粒免疫层析系统的位点特异
研究背景:众所周知,外部的机械刺激通过调节骨重塑来增加骨量和骨质,而废用性状态(如微重力、卧床休息和石膏固定)则会导致骨质和骨量的迅速丢失。骨组织经历许多不同类型的生理力学刺激,如压缩应力、流体剪切应力和牵张应力。机械牵张应力在临床应用中是一种重要的机械载荷模式,例如牵张成骨、正畸治疗、骨折愈合修复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机械牵张应力能够刺激体内骨的合成代谢,加速骨再生。多项体外研究表明,机械牵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