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后发现,自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之后,该理论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各国学者对其一直保持着很高的研究热情。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也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当前教育领域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教育者和家长往往忽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对其理论和实践操作问题缺乏了解和研究,而通过何种方式培养学习自我效能感更是鲜有问津。由于初中生性格处于定性时期,青春期多变不稳定,情绪波动较大,逆反心理明显,掌握其发展状况有较大难度。自我效能感理论特别强调人是行动的动因,人类的动因是包含在三元交互因果结构之中,个体内在因素与行为、环境事件三者构成双向相互影响。自我效能感的起源和功能包括个人抱负、结果期待、对机会结构和限制的知觉、个人效能等,对于这些构成因素如何协同工作和它们对适应和改变的相对作用。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过程,是整合各种可以用来判断个人能力的信息来源的过程。自我效能感主要信息来源为:替代性经验、掌握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感通过认知、选择、动机和感情四种主要过程调节人类活动,在这一调节过程中,这些不同的方面通常是协同运作而非孤立进行的。研究者发现学习自我效能感也是通过以上四个过程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学习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教育学习领域中的应用,是在结合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里的表现,是指学生利用自我的能力和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是个体对调节学习行为和成绩的一种主观判断和信念。本研究在这一背景下,从班级团体辅导、学习自我效能感两个方面,对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试图探讨班级团体辅导对初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制定班级团体辅导方案促进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本研究在通过对自我效能感理论、班级团体辅导理论深入研究之后,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淄博市博山区第一中学初一年级10个平行班中随机抽取两个班级初一(9)班和初一(10)班,并随机抽取初一(9)班作为实验班,初一(10)班作为对照班。经过对实验班级进行班级团体辅导活动方案干预训练、在对照班进行正常的心理健康课的准实验之后,通过研究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班级团体辅导对提高实验组成员的正向学习自我效能感、降低负向学习自我效能感以及提高学习成绩均有显著作用;2、正向学习自我效能对学习成绩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意义,可以认为正向学习自我效能是学习成绩的前因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