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亨利·芬恩所著《华语对话》1953年出版于耶鲁大学远东语言学院。本书适用于初中级水平,词汇量基础较薄弱,大约500-1000词左右的美国本土学生。主要是成年第二语言学习者。教学形式以集中、强化、口语训练为特点,教学内容全部为情景对话,紧贴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组织形式应为速成,短期汉语学习班。这本汉语教材成书于20世纪中期以后,当时在欧美特别是美国,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创造性的良好关系,课堂内容依据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组织安排,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人本派教学法开始萌芽并迅速发展成熟。这一时期也是新旧学派教学法碰撞并逐步交融的特殊时期。《华语对话》的编排既体现传统的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中的情景教学特点,同时也在很多方面吸取了人本派教学法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分析并强调营造近乎于真实的情景教学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说,这部由美国人编写的汉语教材将新旧教学法的某些相似的主张有机地融合了起来。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新型教学法把第二语言习得的侧重点由语言结构和形式的理解与掌握转向语言内容和词汇量的记忆与操练。简而言之,就是由注重语法点的讲解学习转向重视语言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法使第二语言教学从理论性到实践性向前迈了一大步。笔者在这里也倾向于从人本派教学法的特点入手分析其对这部教材的指导作用,由于受当时学术研究的条件和二语教学学科理论发展情况、二语习得理论系统性程度的影响,本书在内容组织、语言点讲解、课后习题配置等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也有一定的不足。笔者同样对传统的认知——经验派和人本派教学法关于情景、口语练习、词汇教学等理论在自身的意义和局限对该书编排及使用可能会产生的效果和问题简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