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台山成矿亚区带是山西省断隆成矿区带内一个重要的成矿亚区带,其中分布有大量铁、钼、铜、金矿床。作者研究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典型矿床特征,重点分析了矿床类型、控矿因素、成矿系列、成矿规律和找矿前景。区内矿床类型以沉积变质铁矿、花岗-绿岩带型金矿、岩浆热液型金矿和斑岩型钼铜矿为主,对应的典型矿床为山羊坪铁矿、东腰庄金矿、义兴寨金矿、后峪钼铜矿。沉积变质铁矿和花岗-绿岩带金矿都严格受地层控制,主要赋矿层位前者为新太古界五台岩群金岗库组和柏枝岩组,而后者为五台岩群鸿门岩组。与此不同的是,岩浆热液型金矿和斑岩型铜钼矿与成矿岩浆岩密切相关,主要控矿岩体为燕山期中酸性岩体。五台山成矿亚区带与铁、金、钼铜相关的成矿系列包括:①与中生代中酸性火山-次火山岩建造有关的Cu、Au、Ag、Mn、Mo、萤石等矿床成矿系列;②与新太古-古元古代弧盆系火山-沉积岩建造有关的Fe、Cu、V、Ti、Au、S矿床成矿系列:③与新太古-古元古代弧盆系火山-沉积岩建造有关的Au、Fe、Cu矿床成矿系列。依据区域构造特征的差异,可将五台山成矿亚区带分为5个更次一级的成矿区带,分别为恒山金、金红石、铁、萤石矿带,云中山铁、铅、锌、钼、稀土、金矿带,五台山铁、钼、金、铜、银、硫铁矿、磷灰石矿矿带,系舟山煤、铝土矿矿带和七东山铜、硫铁矿矿带。五台期火山—沉积作用对条带状铁矿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该类矿床的空间展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岩相古地理条件的制约。区域变质作用不仅可以直接形成矿床,而且可以对原有沉积矿床进行变质改造,使其质和量均发生明显的变化,形成新的受变质矿床。中生代中酸性火山-潜火山岩浆作用控制了Au-Cu-Mo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根据地物化遥特征在五台山成矿亚区带内圈出了8个找矿远景区,并依据资源潜力大小、矿种重要性和交通经济条件将之划分为A、B、C三类。繁峙县义兴寨和繁峙—代县为A类找矿远景区,繁峙县横涧、灵丘县独峪和五台县金岗库为B类找矿远景区,而应县三条岭、灵丘县下关和原平神岩壑为C类找矿远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