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蛋种鸡的主要养殖模式为单笼饲养和本交笼饲养,目前,文献报道较多的是关于这两种模式下母鸡的繁殖性能及工艺参数研究,鲜有此两种模式下的公鸡繁殖性能相关研究报道。研究发现,雄性生精过程中的生精细胞凋亡与精液品质和可育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开展不同饲养模式下公鸡的精液品质和生精细胞凋亡研究对种禽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罗曼父母代蛋鸡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本交笼、单笼及大方笼饲养方式下公鸡育成期至性成熟高峰期的睾丸发育差异、血浆主要生殖激素含量变化;对比分析了性成熟高峰期三种饲养方式下种公鸡的精液品质常规指标差异、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情况及精子凋亡情况等,以探究不同饲养方式对种公鸡睾丸发育、精液品质及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育成期至性成熟高峰期公鸡睾丸发育测定结果发现:10周龄时各组公鸡的生精小管呈封闭状,15周龄时各组公鸡生精小管开始出现管腔,20周龄时各组公鸡生精小管开始有精子生成,育成期的10-20周龄是公鸡睾丸快速发育的时期;30周龄时,本交笼养公鸡的相对睾丸重与生精小管面积显著高于单笼养与大方笼养(P<0.05)。(2)育成期至性成熟高峰期公鸡血浆生殖激素测定结果发现:三种饲养方式下公鸡血浆T、GnRH、FSH、LH的含量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而E2的含量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30周龄时,本交笼养公鸡血浆T、GnRH、FSH及LH含量显著高于单笼养与大方笼养(P<0.05),本交笼养公鸡血浆E2含量显著低于单笼养与大方笼养(P<0.05)。(3)精液品质测定及种蛋受精和孵化结果发现:25周龄时,三种饲养方式下公鸡的精液量、pH、精子密度、活力及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30周龄时,本交笼养公鸡的精液量、精子密度及精子活率显著高于单笼养与大方笼养(P<0.05);本交笼养公鸡的种蛋受精率要显著低于单笼养(P<0.05),但本交笼养公鸡的受精种蛋孵化率及健雏率要显著高于单笼养(P<0.05)。(4)睾丸组织生精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发现:25周龄时,三种饲养方式下公鸡睾丸组织细胞的凋亡程度与凋亡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0周龄时,本交笼养公鸡睾丸组织细胞的凋亡光密度值与促凋亡基因Caspase-3、Caspase-8及P53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单笼养与大方笼养(P<0.05),且本交笼养公鸡睾丸组织抗凋亡基因Bcl-2和Bcl-xl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单笼养与大方笼养(P<0.05)。(5)睾丸组织凋亡蛋白表达定位结果发现:25及30周龄时,Bcl-2抗凋亡蛋白在三种饲养方式下公鸡睾丸内的精原细胞、初次级精母细胞及精子细胞内均有表达,且高表达于睾丸精原细胞与精子细胞;Caspase-3凋亡蛋白在三种饲养方式下公鸡睾丸内的支持细胞、精原细胞、初次级精母细胞均有表达;且高表达于睾丸精原细胞与精母细胞,而在精子细胞内基本不表达;30周龄时,本交笼养公鸡Caspase-3凋亡蛋白的总光密度值显著低于单笼养与大方笼养(P<0.05),且本交笼养公鸡Bcl-2抗凋亡蛋白的总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单笼养与大方笼养(P<0.05)。(6)精子凋亡检测结果发现:25及30周龄时,三种饲养方式下公鸡的死亡精子率最低,精子总凋亡率最高;三种饲养方式下公鸡的精子死亡率、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及总凋亡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三种饲养方式下公鸡成熟精子内的抑凋亡基因Bcl-2和Bcl-xl及促凋亡基因Caspase-8、Caspase-3、P53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本交笼养公鸡比单笼养公鸡具有更好的精液品质,其精液量、密度及活率高于单笼养公鸡;本交笼养公鸡精子密度高于单笼养的原因在于母鸡刺激公鸡分泌更多的生殖激素、减少了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的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