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是人类物质生产与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首要条件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基本需求之后,开始追求经济的相对量(相对收入、相对效用和相对消费量),即位置消费。这种行为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技术的改进及工艺的创新,但同时也有可能影响资源的最优配置,导致得不偿失的经济增长。因此,加强对位置消费理论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在客观评述国内外位置消费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位置消费行为的一般理论进行了阐述;通过构建位置消费理论模型对我国居民位置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我国居民位置消费行为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针对现实位置消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积极引导位置消费行为的政策建议。
我国学者对位置消费理论的研究比较少,故本文选题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除此之外,本文有以下3个创新点:
⒈ 本文提出了位置消费者的定义,并通过与传统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的对比,得出位置消费者更贴近人的本质的结论。
⒉ 本文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别对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位置消费行为的存在性进行验证。
⒊分阶段分析了我国自建国以来至今位置消费行为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