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低温乳液共聚合的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ieH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聚丁苯橡胶ESBR-一直是合成橡胶的骨干品种,随着对轮胎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ESBR正朝着改进生产技术、高性能化、环保化方向发展。本文将第三单体异戊二烯引入到ESBR聚合过程中,制得乳聚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考察了初始乳化体系的不同对聚合过程及结果的影响,并在兰州石化橡胶所成功进行了乳聚三元橡胶的模试放大实验。采用单一乳化体系和苯乙烯/异戊二烯双乳化体系合成出三元共聚物,考察了不同单体配比、引发剂及调节剂用量对两种体系三元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体系的聚合反应速率接近,并且都随着异戊二烯与丁二烯单体比例的增大而降低,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调节剂硫醇的用量对聚合反应速率无明显影响。对两种乳化体系下不同单体配比、不同引发剂和调节剂用量的共聚物的组成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体系下共聚物中苯乙烯的结合量均小于其单体组成,但双乳化体系共聚物结合苯乙烯量要小于单一乳化体系。双乳化体系下共聚物中的异戊二烯结合量接近或小于单体组成,丁二烯的结合量大于单体组成,而单一乳化体系异戊二烯结合量始终大于其单体组成,丁二烯结合量则接近单体组成。双乳化体系共聚物中丁二烯的1,2结构含量明显高于单一乳化体系,异戊二烯的3,4结构含量变化不明显。引发剂和调节剂的用量对共聚物的组成和微观结构几乎没有影响。对两种体系下共聚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子量随单体比例的变化规律不明显,链转移剂对分子量的调节较为明显,其用量增大导致分子量减小且分布变窄。与单一乳化体系相比,双乳化体系共聚物的DSC测试曲线上出现多个玻璃化转变点,其中低温处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数值上与单一乳化体系非常接近,且随着异戊二烯与丁二烯投料比的增加和苯乙烯的投料量的增加而增大;两种体系下引发剂与调节剂对玻璃化转变温度均无明显影响。对双乳化体系得到的生胶中凝胶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生胶凝胶含量随着异戊二烯单体投料比例的减少、苯乙烯单体投料比例的减少、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和调节剂用量的减少而增大。对模试制得的乳聚三元橡胶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乳聚丁苯的开炼配方得到的硫化胶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
其他文献
针对传统变压器故障诊断中的对于原始测试数据完备性和准确性的限制,提出并构建用于变压器故障诊断的NB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针对NB模型缺失关键属性时诊断性能大大降低的弱点,提出
本文通过对C70下侧门专机焊接产生的缺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找出了气体保护焊产生缺陷的原因,根据工作经验,利用焊接熔化的原理和加热状态,通过调整焊接参数、焊枪角度、焊丝
介绍了机床几何精度的特点 ,新的读数装置的组成和读数方法的改进措施 ,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 ,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正>桉树枝枯病分为生理性枝枯病与侵染性枝枯病。生理性枝枯病泛指桉树缺素引起的枝梢枯死类病害,全国桉树产区均有发生。侵染性枝枯病指由病原真菌侵染引起的枝梢枯死类病
<正>步入2010年以来,接连发生的校园周边恶性伤害事件令人触目惊心,也让身为校园安全管理者的我们更加警醒。为进一步完善体系、筑牢根基,让校园永远保持平安和谐,我们不敢有
自1955年Conn发现首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来,随着CT与内分泌诊断技术的逐步提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发病率呈增多趋势.我院1999-2000年高血压筛查期间,发现原发性醛固酮
[目的]汉化护理职业态度量表,并评价其信度、效度。[方法]依据国际公认的西方量表译本的评价程序,在湖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对2016级护理专业新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经项目
基于双目立体匹配算法Patch Match算法,提出了一种获取人脸三维点云的算法。该算法对局部立体匹配算法Patch Match进行了优化。该方法既不需要昂贵的设备,也不需要通用的人脸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是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或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过多的醛固酮而导致的以高血压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约占高血压患者的1%。近年来随着对本病的认识的不断
胰岛素抵抗(IR)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最强独立预测变量,它主要是由于长期过多能量摄入所致的肥胖引起。体重及脂肪含量的减轻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然而,独立于能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