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胃微生态影响奶牛乳蛋白产量的作用机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ing1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奶蛋白质含量是评价乳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我国生鲜奶和乳制品的关键定价标准。乳蛋白的合成受生物学和环境因素影响,前者包括动物遗传、消化机制和代谢分配等,后者包括日粮和饲养管理等。奶牛乳蛋白合成是一个多器官共同协调完成的过程,其中瘤胃是奶牛最重要的消化器官,瘤胃微生物对饲料消化能力起决定性作用,可通过影响奶牛营养素的供应控制乳成分的合成。本研究利用系统生物学技术,选择相同日粮但乳蛋白产量不同的奶牛群体,全面分析乳蛋白产量较高和较低奶牛的瘤胃微生物宏基因组、瘤胃代谢组和血清代谢组,旨在探究影响乳蛋白产量的瘤胃分子与代谢表征物,解析影响乳蛋白产量的瘤胃微生态及其与宿主互作的系统调节机制,为改善奶牛氮利用效率、提升乳蛋白产量和选育优质奶牛提供科学依据。1.瘤胃细菌在奶牛大群体中的组成和个体差异(试验1)选取处于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的大群(334头)泌乳中期奶牛记录奶产量,采集奶样和瘤胃液,测定乳成分和瘤胃发酵参数,并通过瘤胃细菌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测定瘤胃细菌群落组成,旨在探究奶牛个体瘤胃微生物及其发酵参数的内在差异,分析瘤胃微生物组成及其代谢产物与泌乳性能的关联。扩增子测序总共鉴定出391个细菌属(作为“泛瘤胃细菌”),发现33个属存在于全部334头奶牛的瘤胃中(作为“核心瘤胃细菌”)。核心瘤胃细菌涵盖6个门,包括Firmicutes(21.67±0.18%,23 个属)、Bacteroidetes(20.68±0.49%,4 个属)、Proteobacteria(0.52±0.01%,3 个属)、Spirochaetes(1.35±0.04%,1 个属)、Fibrobacteres(0.86±0.02%,1 个属)和 Tenericutes(0.44±0.01%,1 个属)。泛瘤胃细菌和核心瘤胃细菌均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变异系数14.1%-64.8%)。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网络探究瘤胃细菌、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泌乳性能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核心菌属和非核心菌属分别占相关分析网络的53.9%和46.2%。结果表明,即便在相同品种、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奶牛瘤胃细菌的组成和丰度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组成和丰度各异的核心瘤胃细菌和泛瘤胃细菌可能共同影响奶牛的奶产量和乳成分。2.瘤胃细菌组成和多样性对奶牛乳蛋白产量的影响(试验2)本部分(试验2)聚焦于乳蛋白产量(MPY),探究差异MPY奶牛的瘤胃细菌组成和多样性,并分析瘤胃细菌与其发酵代谢产物的关联。基于统计功效分析,从334头奶牛中筛选较高MPY(高奶产量×高乳蛋白含量,HH)奶牛20头、较低MPY奶牛(低奶产量×低乳蛋白含量,LL)20头,进行后续分析。高MPY奶牛瘤胃中总VFA、丙酸、丁酸、戊酸和异丁酸的浓度较高(P<0.05)。扩增子测序结果,高MPY奶牛的瘤胃细菌群落Chao1丰富度更低(P<0.05)。低MPY奶牛瘤胃中Clostridium和Succinivibrio的相对丰度较高(P<0.05),而高MPY奶牛瘤胃中 Unclassified Succinivibrionaceae和Sharpea的相对丰度较高(P<0.05),且这两个产琥珀酸的菌属均与丙酸和戊酸呈较强正相关,表明其在高MPY奶牛瘤胃中的富集可能通过产生更多丙酸前体物(琥珀酸)为机体提供更多能量。上述结果揭示了差异MPY奶牛的瘤胃细菌多样性以及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的部分细菌类群,并揭示了这些细菌类群与VFA和MPY之间的关系,表明瘤胃微生物群对奶牛的MPY具有潜在调节作用。3.瘤胃微生物组成和功能影响奶牛乳蛋白产量的分子机制(试验3)本部分(试验3)对差异MPY的奶牛进行瘤胃宏基因组学和瘤胃代谢组学分析,并结合血清代谢组学进行多组学分析,以探究瘤胃微生物组和宿主水平对MPY的调节机制。宏基因组学分析结果,高MPY奶牛瘤胃中普雷沃氏菌种相对丰度更高(P<0.01),且对瘤胃支链氨基酸生成功能有显著影响;高MPY奶牛瘤胃中的甲烷菌丰度和甲烷代谢功能丰度较低(P<0.01),表明其甲烷生成较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高MPY奶牛瘤胃中氨基酸、羧酸和脂肪酸的相对浓度以及VFA的绝对浓度较高(P<0.05)。将瘤胃宏基因组学和瘤胃代谢组学进行联合分析发现,特定的微生物分类群(主要为普雷沃氏菌种)与瘤胃微生物代谢产物呈正相关(R>0.5,P<0.05),包括谷胱甘肽、苯丙氨酸、淀粉、蔗糖和半乳糖代谢涉及的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使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别估算瘤胃微生物组成、微生物功能、瘤胃代谢产物和血清代谢产物对宿主MPY表型的贡献发现,瘤胃微生物组成、瘤胃微生物功能、瘤胃代谢组和宿主血清代谢组对MPY的贡献度分别为17.81%、21.56%、29.76%和26.78%。研究结果揭示了相同品种和饲养管理条件下的奶牛存在差异乳蛋白产量的瘤胃微生态作用机制。综上所述,本研究立足于奶牛瘤胃微生态,从系统生物学角度出发,利用微生物16S rRNA测序、宏基因组、代谢组学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系统解析了瘤胃微生物的物种、功能、代谢和宿主代谢影响宿主乳蛋白产量的作用机制,为改善奶牛代谢、提升乳蛋白产量和选育优质奶牛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滞育是昆虫为躲避寒冷等极端不良自然环境而进化出的一种个体发育停滞的生存策略。家蚕滞育受到家蚕滞育激素(Bombyx mori diapause hormone,BmDH)的调控。BmDH是由24个氨基酸组成的神经肽,通过特异性结合并激活家蚕滞育激素受体(Bombyxmori Diapause hormone receptor,BmDHR)而转导其信号,并最终诱导家蚕胚胎滞育。本论文对BmDHR的表
课题组前期研究了饲用不同硒源(亚硒酸钠、酵母硒、甲硒氨酸)及其水平对肉种母鸡及其后代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肉种鸡饲喂甲硒氨酸(SM)和酵母硒(SY)能显著提高肉种鸡产蛋率、孵化率及种蛋的硒含量,总体效果明显优于亚硒酸钠(SS),且SM同比SS降低了种蛋孵化后期死胚率,其中SM最佳剂量为0.15 mg Se/kg。为此,本论文在建立鸡胚和肝细胞急性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的基础上,比较SM和SS两种硒源
正常的炎症反应能保护组织和细胞免受致病菌和外来物质的侵害,而过度的炎症则会导致代谢紊乱和组织损伤。炎症反应常伴随着自由基的大量产生,因此组织和细胞损伤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用脂多糖(LPS)诱导急性应激,研究壳寡糖(COS)缓解小鼠肝脏和肠道急性损伤的作用和机制;并利用LPS构建的小鼠巨噬细胞急性损伤模型来研究COS缓解LPS导致的细胞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利用高脂日粮(H
桔梗是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的干燥根,是一种著名的传统中药,用于肺部疾病的祛痰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感冒、喉咙痛、扁桃体炎和胸闷。桔梗皂苷D(platycodin D,PD)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剂、抗炎、抗氧化、成骨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和药理学作用,是桔梗的主要活性成分及药材质量指标成分。PD是一种理想的疫苗候选佐剂。然而,其佐剂作用确
奶牛乳房炎是牧场常见疾病,对奶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而奶牛的瘤胃和肠道微生物对宿主的稳态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微生物组和代谢组学等方法,探究了不同乳腺健康状况下奶牛生理代谢和胃肠道微生物变化机制,并筛选了奶牛乳房炎相关的微生物指征物。首先以奶牛乳腺健康常用指征物牛奶体细胞数(SCC)出发,发现不同SCC奶牛瘤胃微生物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健康、隐性乳房炎和临床乳房炎奶牛的生理状况和胃肠
氟在地壳中含量丰富,分布广泛,化学性质活泼,是维持机体健康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多的氟具有一定毒性作用。矿物饲料氟超标、工业氟污染以及自然高氟环境引起的畜禽氟中毒早有报道。蛋鸡饲喂周期较长,日粮氟水平略高,容易产生慢性氟中毒。然而,目前关于氟中毒的研究主要以大鼠和小鼠为动物模型,主要关注骨骼毒性、生殖毒性以及神经毒性。但关于蛋鸡氟中毒,尤其是慢性氟中毒的研究资料很少。因此本研究以37周龄海兰灰商品代
西红花,又称藏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sativusL,的干燥柱头,是一味名贵中药。其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等功效,用于经闭、产后瘀血、抑郁、心悸、癫狂等治疗。番红花花瓣(C.sativus petal,CSP)是西红花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产量高,资源丰富。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CSP水提物具有免疫调节活性。本课题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柱色谱方法,从中分离、纯化得到番红花花瓣多糖
针对肉雏鸡出壳及后处理所致禁食时间偏长的问题,国外开展了新型孵化管理系统和肉雏鸡早期开食相结合的研究,以提高肉鸡生产效率和效益。课题组前期研究也表明,雏鸡出壳后24 h内开食,可使肉鸡获得最高的出栏体重和饲料转化率。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肉鸡早饲对卵黄吸收利用、肠道发育和生长性能的影响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同时开展了盲肠微生物组学和血清代谢组学分析,以解析早饲对肉鸡的作用效果及其分子机制
猪圆环病毒(PCV)是猪圆环病毒病(PCVAD)的主要病原,是目前发现能在哺乳动物体内复制的最小DNA病毒,主要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猪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已有的研究分析了 PCV2的吸附、入侵、基因组的复制和转录调控等过程,但其胞内运输和入核机制尚不明确,病毒能否成功将遗传物质(环状DNA)运输至细胞核周并最终入核决定它能否进行有效复制
本研究利用含硒平板培养基初筛、含硒液体培养基复筛的方式,筛选得到1株耐硒菌株SR14,经鉴定该菌株为益生菌副地衣芽孢杆菌,并对其还原亚硒酸钠的能力、发酵产物各组分含量和微观形态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本研究初步探究了益生菌SR14(BP)和富硒发酵产物(S-BP)对四种自由基的体外清除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H2O2诱导的猪肠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研究并比对了 BP和S-BP缓解细胞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