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养血软坚方抗炎镇痛、活血、保护关节软骨的药效研究,为临床疗效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也为其开发成中药新药进入市场提供一定的依据。
方法:
实验一:抗炎作用
(1)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模型,分别计算其肿胀度、肿胀率和抑制率。
(2)采用大鼠足跖肿胀法模型分别测定大鼠足跖厚度,计算各时间点的肿胀度、肿胀率和抑制率。
实验二:镇痛作用
(1)采用小鼠热板法模型,测定小鼠痛阈值。
(2)采用小鼠扭体法模型,记录20min内动物的扭体次数,计算扭体反应抑制率,评价高、中、低不同剂量养血软坚方的镇痛效果。
实验三:活血作用
采用正常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评价高、中、低不同剂量养血软坚方的活血作用。
实验四:C57小鼠软骨保护作用
采用C57小鼠跑步负荷造模后,灌胃给药,连续给药4周。末次给药后24h后处死。取出完整膝关节,置于4%多聚甲醛固定,进行病理学观察。
实验五:大鼠预防软骨退变作用
采用大鼠经典ACLT手术造模第二天灌胃给药,末次给药后24h后处死,取术侧关节进行病理学观察。
实验六:大鼠治疗软骨退变作用
采用大鼠经典ACLT手术造模4周后灌胃给药,末次给药后24h后处死分离血清于-80℃保存待测,取术侧关节进行病理学观察。
结果:
实验一:抗炎作用
(1)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芬必得组和养血软坚方三个剂量组均能减轻肿胀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养血软坚三个剂量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
(2)鸡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芬必得组和养血软坚方三个剂量组均能降低肿胀度和肿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剂量组有一定的抗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二:镇痛作用
(1)与给药前比较,芬必得组和养血软坚方三个剂量组均能增加痛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芬必得组和养血软坚三个剂量组均能明显减少扭体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实验三:活血作用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复方丹参片组和养血软坚方高剂量组全血高、中、低切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低剂量组也能降低高、中、低切值,其中剂量组的中切、低剂量组的高、中切值,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
实验四:C57小鼠软骨保护作用
Mankin评分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与养血软坚方各组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五:大鼠预防软骨退变作用
(1)Mankin评分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手术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与养血软坚方不同剂量组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六:大鼠治疗软骨退变作用
(1)通过Mankin评分获得的关节积分统计分析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关节软骨退化模型复制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受试药各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ELISA血清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血清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手术造模成功。
①PⅡCP: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COMP: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及养血软坚方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养血软坚方中、低剂量组COMP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③PGE2: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养血软坚方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PGE2的含量。
④TNF-α: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养血软坚方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TNF-α的含量。
结论:
养血软坚方具有良好的抑制炎症、缓解疼痛、改善血液流变等改善膝骨关节炎症状的疗效,又有延缓软骨退变,保护软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