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腺样体肥大(PAH)是耳鼻喉科、儿科的常见多发病。目前,西医主要以手术切除治疗本病。腺样体在儿童时期具有免疫防御作用,手术切除免疫防御功能受损,容易导致上呼吸道反复感染[1],手术麻醉也会给患儿带来一定的风险。相比之下,中医药毒副作用小、治疗效果较好。对PAH中医证治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系统研究PAH文献资料及辨证论治规律,为防治PAH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收集相关文献和著作资料;整理、归纳、分析;总结PAH辨证论治和用药规律。在导师指导下,研究PAH发病因素、病因病机,提出临床辨证论治思路,通过病例回顾性分析,介绍导师治疗PAH临床常见证型的临床经验。结果:古代医籍中没有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专门论述,类似症状散见于“鼾眠”“窠囊”“痰核”“颃颡”“鼻窒”“乳蛾”等疾病中。现代的中医耳鼻咽喉科专著中,借用西医病名“腺样体肥大”、“增殖体肥大”。历代医家认为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病因病理主要表现为:肺卫不固,易感外邪;肺经湿热;肺热炽盛,脾失健运;气滞血瘀,痰湿结聚。本病与肺、脾、肝等脏腑关系密切。历代医家常用养阴润肺,补肾填精;补益肺脾,化痰散结;行气活血,软坚散结;疏散风热,化痰散结;宣肺通窍,清热利咽等法治疗。浙贝母、茯苓、桔梗、当归、玄参、柴胡、生地黄、赤芍、川芎、陈皮、甘草、夏枯草等药使用频率最高。熟地黄、百合、麦冬、山萸肉、党参、升麻、人参、桃仁、红花、枳壳、海蛤壳、海浮石、瓦楞子、瓜蒌仁、三棱、莪术、苍耳子、白芷、金银花、薄荷、黄芩、辛夷花、皂角刺等药物相对较高。本研究认为:儿童时期,“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感受外邪,致痰、虚、瘀内生。病邪久留,虚其虚,实其实,互为因果,交相燔灼故致本病迁延反复。本研究对临床最常见的肺经蕴热、肺脾气虚、气血瘀阻、肺肾阴虚四个证型进行了辨证论治设计。回顾总结55例临床病例,PAH各型所占比例依次为:肺脾气虚型13例,占总比例的23.64%;肺经蕴热型12例,占总比例的21.82%;气血瘀阻型20例,发病率最高占总发病率的36.36%;肺肾阴虚型10例,发病率最低占总发病率的18.18%。郭兆刚教授辨证论治PAH患儿55例,治疗总有效率81.8%,肺经蕴热型总有效率83.3%,肺脾气虚型总有效率84.6%,肺肾阴虚型与气血瘀阻型总有效率80%,经χ2检验结果显示P值为0.985(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中医辨证分型应分为4型,分别为肺脾气虚、肺经蕴热、气血瘀阻、肺肾阴虚。郭兆刚教授以补益肺脾、扶正益气、活血通窍为主要思路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