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yh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共同心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高校作为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中承担着引领社会发展、推动文明前进的神圣职责,和谐校园的建设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示范作用。将“和谐”的任务落实到高校,构建各子系统协调发展、融洽相处的高校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因此,以人为本的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弘扬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即要注重人的素质全面提升和各方面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目的。个人全面发展的理论不仅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而且是关系着社会进步与历史发展的重大课题。胡锦涛同志也曾强调,中国高等教育的时代重任是坚持学校教育以人为本,多方面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理念架构为重点和主线,以以人为本理论为逻辑原点,阐析了以人为本的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重新审视了以人为本的高校和谐校园的主要内涵,深刻分析了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误区,最后重点阐述了教育观念的三个转变,阐述了构建和谐校园的教育原则、机制和氛围,提出了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能动作用的基本路径设计。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既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迫切需要;既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环境前提。以人为本的高校和谐校园应为充满创新活力的校园,应为以先进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相和谐的校园,应为人际关系和谐、和衷共济的校园,应为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规范有序的校园,应为人与自然和谐的校园,应为与整个社会协调发展的校园。目前高校校园建设从总体态势上看形势喜人,校园和谐是主流;但是也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有:一是缺乏以人为本的治学理念,二是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三是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氛围。因此,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必须指导思想上科学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管理体制上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具体措施上灵活运用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依赖力量上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能动作用,整体环境上积极营造以人为本的教育氛围。
其他文献
对钣金涨型结构件——XX火焰筒后段通道组件的真空钎焊进行了研究,详细介绍了钎料预置和规范参数选择,其钎料预置采用粘带、粉、膏状镍基钎料Amdry915联合运用。实验结果表明,采
目的分析梅花针叩刺背俞穴结合局部围刺、放血治疗黄褐斑伴月经不调的效果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黄褐
本文认为比胥鞋当在今鄯善,初屯时约有数百人。随着西汉屯田重心的北移,车师前部屯田人数逐渐增多。至元帝初元元年,汉置戊己校尉对车师前部屯田力量进行了整合,以戊己二校尉领护
<正> 用中药防风、当归、五加皮、乳香、没药、乌蛇等18味中药煎敖成膏,贴敷疮面,包扎固定,隔日、换药一次,用液体石醋清洗疮面,不要用洒精盐水清洗。疗效满意。
虚词是现代汉语中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介词,是现代汉语虚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上的一大难点。本文选取《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2014)的语法大纲16级中出现的24个目标介词为研究对象,以语料库中的介词偏误用例为分析语料,分析目标介词的偏误类型和偏误原因,希望能针对性地找到解决他们在介词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对对韩汉语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
从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开始,毕业生数量快速增加,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如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对社会的稳定、高等
九十年代后,中国许多高校都举办了自己的校庆。建校集中的历史致使了校庆也集中出现,并逐步走入人们的研究视野。肩负着民族复兴使命的北京大学,成立伊始就备受国人瞩目。在
<正>~~
期刊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经》是中华孝道的集大成之作。自从汉代推行“以孝治天下”的政治理念以来, 《孝经》就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重视,历史上有数百位学者为《孝经
作者认为 ,电影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性有矛盾性一面 ,因为电影艺术具有意识形态性 ,各民族审美心理定势具有排他性。因此 ,中国电影首先要立足本国 ,适应本民族观众的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