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出口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断提高的当下,挖掘、开发中国内部要素优势,增强制造业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源动力,是新时代制造业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回顾中国过去四十年制造业出口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经历了由规模扩张到转型升级:改革开放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制造业出口规模处于迅速扩张阶段,进入21世纪后制造业出口结构开始了转型升级。短短四十年时间里,中国制造业出口实现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轨迹。奇迹般的发展轨迹需要不断的探索其背后的发展逻辑。本文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框架中纳入技能异质性,考察中国制造业出口在改革开放以后实现规模迅速扩张和进入21世纪之后开始转型升级的原因。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比较优势分析框架下技能异质性与制造业出口规模扩张与转型升级的逻辑框架。研究指出,如果一国在经济发展初始阶段能够遵循初始低技能丰裕禀赋结构,专业化生产低技能密集型产品,则低技能密集型产品具有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低技能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当一国初始低技能越丰裕,低技能禀赋结构越突出,低技能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就越明显,出口的规模扩张就越突出。同时,当低技能比较优势逐渐消失、高技能和特殊技能禀赋结构逐渐显现优势时,高技能密集型产业和特殊技能密集型产业将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高技能和特殊技能越丰裕,高技能和特殊技能禀赋结构越突出,其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就越明显,出口的转型升级就越突出。因此,一国遵循初始低技能比较优势以实现制造业出口的规模扩张,同时在一定时点上优化初始低技能比较优势,以培育和壮大高技能和特殊技能比较优势,以实现制造业出口的转型升级。
随后本文在这一框架下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技能异质性及其演变对制造业出口规模扩张和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放弃了计划经济时期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采取了遵循比较优势发展策略,充分利用充裕且廉价的低技能,形成了成本极低、价格极低、国际竞争力较高的中国制造,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由于低技能的技能特性,使得充分利用充裕的低技能只能催生低技能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在新的国际分工模型下,低技能密集型产业除了传统分工模式下的低技术行业,还包括离岸外包模式下形成了加工贸易。本文第五章利用2002-2017年省际层面数据进行了实证考察。第二,在比较优势优化策略Ⅰ中主要考察高技能扩张对制造业出口转型升级的影响。中国一直致力于完善高等教育,尤其是1999年推行的高校扩招政策,培育并扩大高技能规模,形成新的技能禀赋优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低技能比较优势发展策略。高技能规模的扩张通过缓解供需错配矛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发挥高技能劳动者的集聚效应而实现制造业出口转型升级。本文第六章利用合成控制法(SCM)进行了实证考察。第三,在比较优势优化策略Ⅱ中主要考察了特殊技能(即企业家才能)对制造业出口转型升级的影响。企业家才能具有较高的市场预见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市场开发能力和市场创造能力,能够实现市场均衡的打破和再创造、创造性毁灭和资源配置效率改进,促进技术进步,推动制造业出口转型升级。本文第七章利用2002-2017年省际层面数据进行了实证考察。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采取遵循低技能比较优势,实现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同时中国又通过发展完善高等教育,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和扩大高技能和企业家才能,以优化低技能比较优势,实现中国制造业出口的转型升级。但是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重、高等教育重规模轻质量、市场环境的复杂化加重,对低技能、高技能和企业家才能都产生了一种显著的抑制效应。因此,需要通过改革人口政策、教育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以更好的发挥三种技能在中国制造业出口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强大的内部技能禀赋优势,实现制造业出口高质量发展,最终达到由世界市场的追随者向世界市场的领导者转型。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比较优势分析框架下技能异质性与制造业出口规模扩张与转型升级的逻辑框架。研究指出,如果一国在经济发展初始阶段能够遵循初始低技能丰裕禀赋结构,专业化生产低技能密集型产品,则低技能密集型产品具有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低技能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当一国初始低技能越丰裕,低技能禀赋结构越突出,低技能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就越明显,出口的规模扩张就越突出。同时,当低技能比较优势逐渐消失、高技能和特殊技能禀赋结构逐渐显现优势时,高技能密集型产业和特殊技能密集型产业将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高技能和特殊技能越丰裕,高技能和特殊技能禀赋结构越突出,其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就越明显,出口的转型升级就越突出。因此,一国遵循初始低技能比较优势以实现制造业出口的规模扩张,同时在一定时点上优化初始低技能比较优势,以培育和壮大高技能和特殊技能比较优势,以实现制造业出口的转型升级。
随后本文在这一框架下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技能异质性及其演变对制造业出口规模扩张和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放弃了计划经济时期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采取了遵循比较优势发展策略,充分利用充裕且廉价的低技能,形成了成本极低、价格极低、国际竞争力较高的中国制造,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由于低技能的技能特性,使得充分利用充裕的低技能只能催生低技能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在新的国际分工模型下,低技能密集型产业除了传统分工模式下的低技术行业,还包括离岸外包模式下形成了加工贸易。本文第五章利用2002-2017年省际层面数据进行了实证考察。第二,在比较优势优化策略Ⅰ中主要考察高技能扩张对制造业出口转型升级的影响。中国一直致力于完善高等教育,尤其是1999年推行的高校扩招政策,培育并扩大高技能规模,形成新的技能禀赋优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低技能比较优势发展策略。高技能规模的扩张通过缓解供需错配矛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发挥高技能劳动者的集聚效应而实现制造业出口转型升级。本文第六章利用合成控制法(SCM)进行了实证考察。第三,在比较优势优化策略Ⅱ中主要考察了特殊技能(即企业家才能)对制造业出口转型升级的影响。企业家才能具有较高的市场预见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市场开发能力和市场创造能力,能够实现市场均衡的打破和再创造、创造性毁灭和资源配置效率改进,促进技术进步,推动制造业出口转型升级。本文第七章利用2002-2017年省际层面数据进行了实证考察。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采取遵循低技能比较优势,实现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同时中国又通过发展完善高等教育,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和扩大高技能和企业家才能,以优化低技能比较优势,实现中国制造业出口的转型升级。但是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重、高等教育重规模轻质量、市场环境的复杂化加重,对低技能、高技能和企业家才能都产生了一种显著的抑制效应。因此,需要通过改革人口政策、教育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以更好的发挥三种技能在中国制造业出口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强大的内部技能禀赋优势,实现制造业出口高质量发展,最终达到由世界市场的追随者向世界市场的领导者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