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益丹制备工艺及对心肌缺血大鼠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i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对三益丹丸剂的提取和成型工艺进行研究,确定稳定、可行的制备工艺。
  2、对三益丹丸剂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确定准确、可靠的质量控制方法。
  3、构建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探讨三益丹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
  方法:
  1、根据处方各药味的理化性质,优选方中各味药材的前处理工艺。以血竭中血竭素溶出度为评价指标,优选出血竭的最佳粉碎粒度;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西洋参和延胡索中总多糖、总皂苷、总生物碱的含量为指标,优选最佳乙醇提取工艺;以Ca2+含量为评价指标优选石膏的水提工艺;以冰片的包合率及包合物收得率为评价指标优选冰片的包合工艺;在此基础上,以丸粒的外观性状、崩解时限为评价指标,考察三益丹丸剂的成型与包衣工艺;最终确定三益丹最佳制备工艺。
  2、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分别检查了制剂的外观性状、水分、崩解时限;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三益丹中的血竭、人工牛黄、延胡索、西洋参;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测定三益丹中人参皂苷Rb1、胆酸、猪去氧胆酸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测定三益丹中血竭素的含量;并检测了三益丹制剂6个月的室温稳定性。
  3、采用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探讨三益丹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观察大鼠十二导联心电图变化;采用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测定大鼠血清中肌钙蛋白(cTn-I)、心肌酶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
  1、确定了三益丹的制备工艺为:血竭粉碎为粒度D90小于46.7μm的超微粉;西洋参、延胡索加10倍量50%乙醇提取3次,每次2h;石膏加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h;冰片与β-环糊精(β-CD)质量比为1∶6,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1.5h;以8%聚维酮(PVP-K30)为粘合剂,6%羧甲基淀粉钠(CMS-Na)为崩解剂,适量的水为润湿剂,制备三益丹丸芯,40℃烘干8h;采用3%包衣液,喷雾速度4mL/min进行包衣,即得。
  2、所建立的血竭、人工牛黄、延胡索、西洋参薄层鉴别方法分离效果好,阴性无干扰。HPLC-ELSD测定制剂中人参皂苷Rb1、胆酸、猪去氧胆酸标准曲线分别为y=1.6101x+5.0548(R2=0.9995)、y=1.5184x+5.2792(R2=0.9996)、y=1.4662x+5.3880(R2=0.9999);分别在0.1359-2.7189μg、1.791-7.463μg、1.102-4.590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9%、98.10%、98.24%;RSD分别为3.4%、1.90%、3.33%。HPLC-DAD测定制剂中血竭素标准曲线为y=46.102x-2.68(R2=0.9998),在3.2395-19.4370μ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5.54%,RSD为0.68%。制剂的外观性状、水分、崩解时限、定性检查、人参皂苷Rb1、胆酸、猪去氧胆酸和血竭素的含量在常温6个月稳定,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丸剂项下标准。
  3、三益丹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大鼠心电图ST段抬高程度,心肌病理损伤程度,显著降低血清中cTn-I、CK、LDH、AST、SOD、MDA、NO、TNF-α和IL-6的含量(P<0.05)。
  结论:
  本研究优化出的三益丹丸剂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能有效地控制三益丹的质量;本制剂室温6个月稳定性良好;三益丹通过减少脂质过氧化物、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等对ISO致心肌缺血大鼠发挥预防性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以白芨多糖(Bletillastriatapolysaccharide,BSP)为原料,用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响应基团苯硼酸酯对其进行疏水改性,制备Oxi-BSP载体((ROS)-responsiveBletillastriatapolysaccharide),并以姜黄素(Curcumin,Cur)为模型药物进行包封,制备包载Cur的活性氧响应白芨多糖胶束(Oxi-BSPloadedwithCurcumin,Cur-Oxi-BSP),探索其在高浓度ROS巨
目的
  1对桑叶和桑枝不同炮制品进行主要成分含量测定,为优化开发和应用桑叶和桑枝提供依据。
  2探讨桑叶、桑枝用不同炮制方法炮制后其主要成分的差异,阐明其炮制与药效成分及其在体内作用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1霜前桑叶、霜桑叶和桑枝药材净制处理后的生品经蜜炙、蒸制、盐制,用甲醇提取并浓缩至相同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其主要成分,包括1-脱氧野尻霉素(DNJ)、桑皮苷A、山奈酚、异槲皮苷、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拟合成指纹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探讨炮制对
目的
  对加味玉液汤提取工艺进行筛选,并对各提取部位防治糖尿病脑病作用进行研究,最后对有效部位成分组成进行分析。
  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法,筛选加味玉液汤的最佳提取工艺;通过建立糖尿病脑病(DE)大鼠模型,观察加味玉液汤及其提取部位对DE大鼠行为学以及体重、空腹血糖、抗氧化及胆碱酯酶的活性和炎性细胞因子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加味玉液汤及其提取部位对DE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应用加味玉液汤防治DE提供实验依据。
  首先以加味玉液汤的总多糖、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
蓼科植物种类繁多,在我国分布广泛,大多兼具药用和观赏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其中,翼蓼属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主要分布于秦岭及其东缘区域。翼蓼的块根在陕西民间可作为药材荞麦七使用,具有凉血止血、除湿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痢疾、腰腿痛、咽喉肿痛、风湿痹痛、狂犬咬伤等症。但目前国内外关于荞麦七的研究尚浅,多围绕其化学成分分离而展开,质量评价及临床用药方面报道较少,因此,本论文围绕荞麦七的化学成分及质量评价展开了系统研究,以期为荞麦七的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目的:进一步明确荞麦七化学成分,建立荞麦七的质
目的:探究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枸杞子有效成分含量预测、产地识别方面应用的可行性。建立枸杞子有效成分含量预测和产地识别模型,为枸杞子工业生产提供快速、无损、低成本的鉴别技术。从技术层面上,探究解决枸杞子市场流通中以次充好、产地混用等问题的方法。
  方法:(1)查阅本草文献、科研论文、标准规范、相关专著等,通过归纳和总结进行文献研究。明确目前使用的枸杞子药材的基源种、道地产区以及主要成分等,通过对现有检测技术以及高光谱技术进行综述,为枸杞子识别奠定理论基础。(2)通过实地调查,获取枸杞子样品。利用超高效液
羟基喜树碱(HCPT)是一种抗肿瘤的药物,但由于其在体液中溶解度低、毒副作用大、内酯环结构不稳定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目前,研究者们关注解决其问题的途径主要是采用水溶性聚合物对HCPT进行偶联修饰和研发靶向-控释剂型。水溶性聚乙二醇(PEG)可应用于水难溶性药物修饰剂之一,为美国FDA批准的可药用合成聚合物之一。PEG偶联修饰,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达到药物的缓释效果、降低免疫原性及抗原活性、延长在血液中循环时间并赋予药物主动靶向性的能力等。针对HCPT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了P
目的:小儿风热感冒作为临床常见病,作为我国的传统药物,板蓝根和大青叶是临床配伍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是临床常用清热解毒之要药,具有凉血消肿的功效,二药常合用,市售的剂型有复方板蓝根颗粒、板蓝大青颗粒、板蓝大青片等,常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感、腮腺炎、肝炎及麻疹等病毒性疾病见热毒内盛症候者。目前上市多为固体制剂,起效速度缓慢,并且上述制备工艺中主要有效成分损失较多,杂质多等问题存在。本实验结合大量文献拟以口服液为研发剂型。
  方法:1提取工艺考察,初始分别比较了水提和醇提两种提取工艺,比较了总有机酸、
目的利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掌叶大黄转录组测序并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出蒽醌类合成的关键酶基因,为研究掌叶大黄蒽醌合成与积累的分子表达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首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一年生掌叶大黄根、根茎及叶三个组织部位中10种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其次,采集一年生新鲜掌叶大黄根、根茎、叶组织,分别提取各组织总RNA,建立cDNA文库,进行IlluminaHiSeqTM2000150PE高通量测序。测序得到的原始序列进行质量控制得到cleanreads,采用Trinity进行组装获得uni
目的为修订秦皮药材的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便于秦皮药材在市场中更好地流通。本研究以陕西道地药材秦皮为例,依据“辨状论质”理论,结合产地调查及市场调研,对秦皮进行系统的研究。
  方法1.通过查阅文献,对秦皮药材的基源、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及商品规格等级等历史沿革进行文献总结。2.分析秦皮产地变迁情况,总结出秦皮的分布情况、植物生态特征以及药用资源使用情况等。3.采用基源、性状、显微、薄层色谱鉴定法、指纹图谱和DNA条形码研究方法对不同基源秦皮进行鉴定。4.收集秦皮药材样品,依据2015版《中国药典》分别进
醉茄素A(WithaferinA,WA)是印度传统药用植物南非醉茄(Withaniasomnifera,WS)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TandemMassSpectrometry,HPLC-MS/MS)方法,用于测定尾静脉注射(4.5mg/kg)和口服灌胃给予(0.5、1.5和4.5mg/kg)醉茄素A后,醉茄素A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