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背景下,银行业也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实证考察我国银行业结构的变化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为进一步深化银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提供经验证据,而且对银行业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中国银行业结构的分析表明,尽管中国银行体系有向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演变的趋势,但受规模实力和国家政策的限制,短期内难以改变寡头垄断型市场格局。基于竞争效率与风险控制的双重考虑,中国银行业体系的优化应吻合银行业结构的国际演变趋势,定位于寡头垄断结构;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动态管理。一般均衡模型与局部均衡模型认为,银行业结构通过影响信用配给范围、甄别借款者、资本积累、银行偿付能力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但是,金融体系的优劣、效率的高低是相对于其所服务的实质经济而言的,仅从金融体系角度着手无法揭示银行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必须基于金融体系和实质经济两个方面的特征,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才能对金融体系、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给出清晰解释。在现有理论与实证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以中国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为分析对象,以存款集中率(CR4-deposit)、贷款集中率(CR4_loan)作为各地银行业结构的衡量指标,以大型企业比重(big)、非国有经济比重(nsoe)作为各地经济结构的衡量指标,以经济结构与银行业结构的交叉项(big_ CR4_deposit或nsoe_ CR4_loan)作为衡量经济结构与银行业结构的匹配程度,并引入投资率(investment)、金融发展水平(dpf)、对外开放程度(open)等控制变量,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中国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实证结论表明:(1)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显著负相关,说明银行业集中度的的提高不利于经济增长。(2)银行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匹配程度回归系数的符号符合预期结果,即大企业比重高的省份,银行业集中度的提高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非国有经济比重高的地区,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会促进经济增长。为充分发挥银行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应继续放宽银行准入限制,鼓励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设立和发展;提高开放度、促进市场竞争,逐渐将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调整为以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