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与中国近现代文学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anyok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梭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作家,他的思想和创作自十九末、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对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是多维的,在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系统梳理与总结卢梭对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的多维影响在文学中的体现,考察影响发生的根源、途径和事实,并探寻接受过程中变异现象的存在及原因。首先是政治领域。论文的第一章主要考察19世纪末卢梭《民约论》传入中国的途径,描述中国近代文学中的卢梭形象,结合近代历史文化语境,探究其被神化、本土化和工具化的原因。梁启超可以看作是接受卢梭政治思想影响的典型代表,他不但把卢梭的政治思想介绍到中国,还在诗文中对卢梭大加赞美。近代文学中的卢梭形象一方面说明了卢梭对中国近代思想界的强大影响,另一方面,近代文学中卢梭形象神化、工具化、本土化的特点则是中国近代庸俗主义、激进主义、功利主义、意图伦理等思想倾向的有力证明。其次是教育领域。论文的第二章主要考察19世纪末、20世纪初卢梭《爱弥儿》传入中国的途径,探究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对中国近现代作家产生影响的原因及影响的具体表现。梁启超、鲁迅、周作人、老舍都是接受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典型代表,他们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与中国近现代的启蒙大业有机融合,主张教育应尊重儿童,顺其自然,注重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对传统的封建教育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有力的批判,他们的作品深刻地体现出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印记。第三是文学领域。卢梭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鼻祖,对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日本浪漫主义文学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崇尚自然、推崇感情、强调个性自由、张扬自我的特点对中国近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亦起到重要影响。论文的第三章即主要考察卢梭与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关系,阐述卢梭《忏悔录》、《新爱洛伊丝》对鲁迅、郁达夫、郭沫若、冯沅君等现代作家文学观念和创作实践的影响,并从文献发生学的角度考察和探寻梁实秋坚守白璧德人文主义、反对卢梭浪漫主义的心理动因。卢梭还对中国现代作家的精神结构、思想意识产生重大影响。论文的第四章主要通过对西方忏悔意识流变的梳理和对中国现代作家忏悔意识成因的分析,探寻中国现代作家忏悔意识的主要来源及“忏悔话语”的文本特征,阐述卢梭《忏悔录》对中国现代作家忏悔意识的影响和这一影响的变异性。通过对鲁迅、郁达夫、朱自清等作家文本的症候式分析,阐明“五四”一代作家忏悔意识中“历史中间物”复杂矛盾的精神特质。卢梭与女性文学的关系也十分复杂。论文的第五章主要阐述卢梭与西方女性主义及中国近现代文学中贤妻良母主义论争的关系,通过剖析冰心、陈衡哲、凌叔华等“五四”女作家笔下的新贤妻良母形象及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围城”主题,阐明卢梭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复杂影响。毋庸置疑,卢梭的“天赋人权”主张为西方早期女性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最初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支点,同时他的贤妻良母主义的女性观和女子教育观
其他文献
笔者是北大荒农垦职工的子女,缘于本连队一名知青的一木箱世界名著而走上文学道路,怀着被知青文化熏陶过的感激之情,愿意在此和大家一起探讨"北大荒知青文化的历史价值",期望
以关联理论中的交际关联、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等理论为基础,简述日语中的谐音现象,分析其关联理论在日语谐音中的应用。
本研究拟从基础教育改革的视角,分析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教师素质要求的变化,据此探讨当前高等院校在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具体的应
作为菲茨杰拉德最重要的后期作品,《夜色温柔》是"喧嚣的20年代"的典型代表作,小说主人公迪克是个有着明显女性特质的男子。通过分析其女性化倾向为突破口,并对其日常行为及
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放射性脑病病灶的低场MRI征象,总结其影像学特点。进行影像学随访,探讨放射性脑病的影像学改变与诸多相关发生因素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低场MR的诊断价
共享资源既是农产品流通中各经营组织可共享共用的经济性资源。基于共享资源整合农产品供应链具有高收益性及依赖性动因,可按照动机形成、业务沟通、企业合作、资源整合等阶
情感是一个人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针对以往应试教育下情感教育的缺失,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情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历史课程标准
商务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商务旅游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
影响虚拟价值的五个主要因素是:认知、信息、文化、体验、制度。在广义虚拟经济中,虚拟价值的非边际性使企业垄断定价权成为可能,垄断定价权是广义虚拟经济边际报酬递增的重
<正>与以往的教材很不同,新课程设计和教材编排都体现了"螺旋式上升"的原则,一个模块的知识分散在几本书中,"螺旋式上升"地呈现出数学的重要概念、定理与思想方法.在具体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