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索取越来越多,使得环境资源的破坏相当严重。资源环境自身的稀缺性、非交易性等特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这些都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企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个体,应树立绿色GDP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发展资源3R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绿色循环经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财务会计领域积极推行环境会计,加强环境生态资源的反映和监督,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在国际上,环境会计的理论和实务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在我国却是上世纪90年代才陆续开展研究,到目前为止,环境会计还处于理论探讨阶段,远未形成一套公认的、可以在实践中运用的理论方法。从实务方面看,政府部门和企业都没有建立起相应层面上的环境会计;从制度方面看,目前仍缺乏可操作性的环境会计准则。因此需要进一步重视、加强对环境会计的研究,找出针对这些问题相关的解决办法。
环境问题既有宏观问题也有微观问题,环境会计的主体既包括了独立核算的企业,又包括了地区政府、行业部门乃至国家,因此环境会计应按照会计核算主体和会计信息使用目的的不同,将其界定于宏观与微观两个不同层面。从管理角度而言,在不同的管理层面上,考虑环境问题的起点、重点和目的都会存在差异,并且人们在对环境问题充分认识的同时,也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反思,意识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企业为会计核算主体的微观环境会计,是环境会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将环境问题同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相联系,并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会计报告中予以反映,促使企业运用绿色理念进行生产管理。因此,构建适合企业运用的微观环境会计就成为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本论文中,首先介绍了环境会计的产生以及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通过联合国、美国和我国在环境会计发展研究现状的比较,指明了环境会计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改变的需要。在对微观环境会计的区分进行论述时,首先将环境会计按照会计核算主体和会计信息使用目的的不同,分为宏观环境会计和微观环境会计,并对它们的内涵、划分的必要性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将微观环境会计按照企业环境会计的使用目的和功能,分为了企业外部环境会计和企业内部环境会计,并据此予以相应的阐述;在上述分析和阐述的基础上,对在我国建立微观环境会计的成因、作用和实施建议进行了针对性地论述。在对微观环境会计的理论体系进行构建研究中,文章从会计环境、会计职能、会计假设、会计目标、会计原则、会计要素等诸方面对其基础理论进行了阐释;并对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计量、账户体系设置等微观环境会计的核算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探索;根据微观环境会计的核算信息,对企业进行内部环境管理和外部环境报告提出了建设性的框架。在对这部分进行论述时,主要以传统会计的理论体系为立足点,并结合了微观环境会计自身的特点,以及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符合我国企业要求的微观环境会计。文章最后展望了微观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前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微观环境会计绿色化一定能在我国企业会计中焕发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