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始,儒家学说成为历代王朝籍以维系政权统治、社会稳定的指导思想。“仁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为充分体现“仁孝治天下”的执政理念,皇权的享有者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丁忧制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丁忧制度乃指中国古代官吏遭遇父母之丧而解职守孝的一种制度,是儒家“仁孝”理念的集中体现。这一制度最早以律文的形式予以确立始于晋,自晋以降,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始终绵延不绝,而且逐渐系统化和法律化。八旗制度作为清初满洲人的一项重要发明,在维护旗人利益、旗族认同、满族文化独立性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为旗人社会运转和延续提供了组织保证,也为清朝成功统治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故近来国内外学者对八旗史的研究逐渐升温,其关注点主要表现在满洲的族群性、汉化模式、特权等方面。本文承此研究趋势,以儒家丁忧制度来探讨旗人文化的模式,分析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的清朝,在继承历代丁忧制度的同时,又是怎样根据八旗制度自身特点和统治需要予以变通的?本文对于这一问题展开了初步的研究。本文主要以八旗组织如何的变通和满族吸收儒家礼制中的“孝”的伦理观念为依据,运用将制度和历史文化相结合的方法,以文献考证以及历史分析的方法为研究方法为佐证,对八旗丁忧制度进行论本文主要是分四个部分展开对此问题论述: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丁忧制度。笔者首先阐释了丁忧制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而梳理了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历史发展。文章选取了若干重要的时期,分析出丁忧制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来的不同的阶段性特点。第二部分主要论述的是清初八旗丁忧制度的建立。文章首先分析了这一军政合一、兵民一体的组织---八旗的特点,以及满族传统丧葬习俗在入关前后所呈现出来的变化,进而说明其对儒家“孝”伦理观念的吸收,而后比较细致地阐述了清朝八旗丁忧制度的建立情况。此部分笔者选取了八旗丁忧制度建立之初的顺治朝、发展中的康熙朝及以后各个清王朝为着眼点,探究出清朝八旗丁忧制度发展变化的复杂过程。第三部分,阐述了八旗丁忧制度的改革及其意义。首先分析了丁忧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进而说明了八旗丁忧制度改革的情况,之后总结出了此次改革的意义。最后是结语部分,也是本文的升华部分。根据清朝八旗丁忧制度不同时期呈现出的不同特点,总结出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中的“孝”伦理观念对少数民族的深远影响,以及少数民族统治者在吸收中原“汉法”的同时,是如何根据自身需要对“汉法”进行变通适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