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对比阿帕替尼单药治疗二线及以上晚期食管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liwon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食管癌是原发于食管黏膜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在全球癌症种类中,食管癌的发病率排名第7,死亡率排名第6,是全球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是食管癌的主要病理学类型。中国以ESCC为主,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于前列,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治疗效果不佳,易复发是食管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手术切除是根治ESCC的主要手段,但ESCC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明确诊断时大部分已失去手术机会。对于不能手术的ESCC患者,放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但一线化疗进展后二线化疗长期疗效不佳,生存获益有限,且部分患者身体状况不佳,不能耐受化疗毒性。对于不能耐受化疗及拒绝继续化疗的二线及以上治疗的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可考虑使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是恶性肿瘤新的治疗手段。阿帕替尼是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中作为转移性食管癌二线及以上治疗Ⅱ级推荐方案。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免疫治疗已经成为一种新手段,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是常见的免疫检查点。卡瑞利珠单抗是PD-1单抗,属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ESCC二线及以上治疗中显示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有研究发现,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靶向治疗在分子基础上具有协同效应,但是在食管鳞癌中的相关临床研究较少,因此探索真实世界里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这一治疗方案在二线及以上治疗的晚期ESCC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至关重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求卡瑞利珠单抗与阿帕替尼联合治疗在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二线及以上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同时寻找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收集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不能耐受化疗或拒绝继续化疗的二线及以上治疗的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接受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接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对照组25例,接受阿帕替尼单药治疗。采用卡方检验、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及远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来探究影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因素。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28.6%和1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92,P=0.158)。观察组及对照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1.9%和44.0%,差异也无统计学差异(χ2=1.466,P=0.226)。生存获益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分别为8.10个月和3.3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及对照组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15.07个月和5.2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分化程度(P=0.047)和是否联合免疫治疗(P<0.001)是m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分化程度(P=0.026)和是否联合免疫治疗(P<0.001)也是mOS的独立影响因素。安全性方面,观察组中常见不良反应依次为乏力、免疫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高血压、食欲下降、手足综合征等,出现1例Ⅲ级免疫相关性肺炎及1例Ⅲ级高血压。无Ⅳ级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免疫治疗相关的死亡发生。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二线及以上晚期食管鳞癌疗效好,安全性可,可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
其他文献
背景及目的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是一组病理形态特征相同的异质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可将其分为单中心型CD(unicentric Castleman disease,UCD)和多中心型CD(multicentric Castleman disease,MCD)。本文旨在分析CD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以及使用全外显子测序(WES)技术检测CD患者基因突
学位
背景和目的:癌症已经成为继慢性病之后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全世界因癌症死亡的肿瘤患者高达1千万人。目前,癌症治疗的常规手段如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只能延长少数患者的生存期,且临床有效率较低。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过继性细胞疗法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够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从而使患者获益。临床试验已经证明体外培养抗原特异性T细胞并输注至肿瘤患者体
学位
研究背景前列腺癌在未来十年仍然是一个重大的全球健康负担。尽管大部分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较为乐观,但远处转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仍有待提高。多项研究表明,癌细胞的治疗耐药性和转移性进展与其周围的肿瘤微环境显著相关。前列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实体恶性肿瘤。因此,与肿瘤微环境动态调节相关的分子事件对于筛选前列腺癌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很有价值。竞争性内源性RNA(competitiv
学位
背景和目的恶性肿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命。通过增强或改善机体免疫力从而提高抗肿瘤能力的肿瘤免疫疗法为治疗选择有限的癌症患者带来希望。然而作为肿瘤免疫治疗代表之一的过继性T细胞疗法(Adoptive T cell therapy,ACT)在实体瘤治疗中效果欠佳,阻碍过继性T细胞治疗发展的重要原因是T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大多呈现终末分化状态,表达较高水平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
学位
背景和目的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中PD-1单抗治疗已经在黑色素瘤、肺癌、肝癌等肿瘤中广泛应用,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尽管PD-1单抗治疗效果显著,但是由于实体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等因素的存在,临床上仅有部分患者获益,大部分患者对PD-1单抗治疗仍然存在临床无应答或低应答的现象。因此,如何扩大PD-1单抗治疗的获益人群以及研究PD-1单抗治疗的耐受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Ⅰ型干
学位
背景和目的据WHO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肺癌新发病例约220万,占所有癌症患者的11.4%,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主要病理类型,占所有肺癌的85%。目前,肺癌的疗效评估主要以影像学检查为主,影像检查通过反映肿瘤组织的大小来反映治疗效果,对于发现肿瘤的进展或复发具有一定的迟滞性,难以及时区分真假进展情况,给后续治疗造成了影响。且随着免疫
学位
<正>为有效推动急难险重任务破题攻坚,遴选骨干力量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周期会商、信息传递、资源归集、责任分解等制度,集中优势兵力打主动战、歼灭战,是当下各级较为常用的一种工作方法。但也应该看到,实际工作中,各单位不同程度存在专班众多但运行不畅、人才济济但缺乏合力、“开张”许久但成果寥寥等问题。细究原因,就在于“专”的品质没有凸显、“班”的定位出了偏差。
期刊
除了常规部门外,我国政府组织体系中还新设了跨部门合作、承担临时性重大专项任务的工作专班。工作专班是对常规部门的有效补充,已成为各级政府推进、解决重要工作的抓手。目前政府很多重大决策部署和专项重点任务都以成立工作专班的方式加以落实、推进并快速解决。工作专班是中国特色的组织形式,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创新性实践。从组织形态看,工作专班的组织结构、人员构成、人员数量、领导角色都具有独特性。从生成机
期刊
背景与目的NK/T 细胞淋巴瘤(Natural killer/T cell lymphoma,NKTCL)是一种罕见的高度侵袭性的淋巴瘤亚型,好发于亚洲及南美洲人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与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密切相关,但具体发病机制仍待进一步阐明。此外,根据原发病灶解剖部位的不同,NKTCL分为上呼吸消化道原发NKTCL(upper aerodigestive tr
学位
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全球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发病率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最高。由于早期胃癌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其诊出率非常低,大量胃癌患者诊断时已是进展期或晚期。胃癌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是根治性胃切除术辅以辅助化疗或放疗,但综合治疗后,生存率仍然较低。分析胃癌预后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应的风险分层,对预测胃癌患者术后生存和及时识别高危患者具有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