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目的旨在分析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内镜下结扎联合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with ligator device,EMR-L)两种不同内镜治疗方式对直径≤1.2cm的胃间质瘤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并通过术后长期随访探讨内镜下治疗胃小间质瘤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01月至2017年01月期间收治的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并接受ESD或EMR-L治疗的83例直径在≤ 1.2cm胃间质瘤患者的术前资料、术中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病理情况及随访结果。术前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大小、肿瘤原发部位、临床表现。术中指标主要包括术中有无出血或穿孔、肿瘤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主要包括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创面愈合情况。同时通过比较分析内镜下2种手术方式(ESD和EMR-L)治疗胃小间质瘤的术时、术中并发症(穿孔或出血)、肿瘤完整切除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创面闭合情况,对内镜下胃小间质瘤治疗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所有患者于术后3个月复查胃镜,对手术创面的愈合情况进行观察,随后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对患者存在肿瘤胃部局部复发与否进行随访观察;每年进行1次腹部CT检查,对是否有肿瘤远处转移情况进行检查。所有患者的随访时间不低于1年,平均超过3年,从而对内镜下胃小间质瘤治疗的远期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一般资料:统计了 2010年01月至2017年01月期间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定为胃间质瘤患者83例,直径最小为0.4cm,直径最大为1.2cm。其中0-20岁患者2例,21-40岁患者9例,41-60岁患者40例,61-70岁患者32例。年龄最小患者为17岁,年龄最大患者为70岁,发病中位年龄为55岁。男性46例,女性37例,男女比例1.2:1。肿瘤原发部位胃底60例,胃体21例,胃窦2例。2、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本组83例胃间质瘤患者中,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如上腹痛、腹胀)者有53例,占63.9%;其次是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检(腹部B超、腹部CT或胃镜检查)时无意中发现的有25例,占30.1%;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如贫血、黑便)者为4例,占4.8%;发现腹部肿物1 例,占 1.2%。3、术前检查:本研究中83例胃小间质瘤患者术前采取胃镜、腹部CT和超声内镜(EUS)相关的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没有提示出现临近或远处脏器转移。4、肿瘤大小、核分裂像、生物学行为的分布情况:本研究中共83例胃小间质瘤病灶。瘤体直径范围0.4cm-1.2cm,中位数为0.70cm。其中有46例(55.4%)镜下未见核分裂0/50HPF,21例(25.3%)镜下见核分裂象1-2/50HPF,15例(18.1%)镜下见核分裂象3-5/50HPF,1例(1.2%)镜下见核分裂象>5/50HPF。其中82例,按NIH危险度分级,属极低危险度,剩余1例镜下见核分裂象>5/50HPF的小GST,可根据AFIP分级,归属为恶性潜能未定。5、治疗方式:本文研究的所有83例患者都经过内镜下手术治疗,其中行ESD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为35例;行EMR-L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为48例。ESD组所有病例瘤体均达到完整切除且无肿瘤破裂,肿瘤完整切除率为100%;EMR-L组中有46例病例达到肿瘤完整切除(46/48),肿瘤完整切除率为95.8%。ESD组,术中2例患者出现出血,出血量为5ml-10ml不等,术中采用电凝钳进行电凝止血,手术后没有发生迟发性出血症状。ESD组术中有4例发生穿孔,裂孔的直径为0.8cm~1.2 cm,其穿孔率为11.4%。EMR-L组,无出血病例,2例术中发生穿孔,裂孔直径分别为1.0cm、1.2cm。两组术中穿孔病例采用荷包缝合法或使用金属钛夹自穿孔部位的两端向中心进行逐步封闭。术中所有病例都没有转外科手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ESD和EMR-L两种手术方式结果对比,ESD手术时间长于EMR-L手术时间,p<0.05;两组术时、术中穿孔、出血、肿瘤完整切除率、术后住院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免疫组织化学:本组研究中83例病例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均证实为GST,其中CD117阳性为76(91.6%),CD34阳性为80例(96.4%),DOG-1阳性为50例(60.2%),S-100 阳性为 14 例(16.9%),SMA 阳性为 25 例(30.1%),Desmin阳性为0例(0%)。7、预后随访:本研究83例患者中,共随访到83例,随访率为100%。随访时间最短为12个月,最长为7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在83例随访病例中,所有患者术后创面愈合良好,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1、胃小间质瘤(直径≤1.2cm)内镜下采取EMR-L或ESD手术方式大多可以达到病灶完整切除,保证病理标本的完整性,且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不需转入外科手术处理,说明内镜下采用EMR-L或ESD治疗胃小间质瘤是有效和安全可靠的。2、通过患者术后随访观察复发、转移情况,说明内镜下采用ESD或EMR-L手术方式治疗胃小间质瘤的预后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