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特网是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而网络对语言的影响将在语言领域内引发一场新的语言革命(David Crystal, 2001:8)。作为在因特网上交流的工具和媒介,网络语言发展迅速。广义上说,网络语言指的是所有和因特网有关的语言,包括很多计算机科学上的术语。从狭隘的意义上说,它只指在聊天室或BBS论坛上受到网民们青睐的流行语,包括一些缩略语、谐音词语、数字、表情符号和其他的表达法。近些年,许多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和语言工作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网络语言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汇、语法、句法、修辞、社会学等角度,很少有人涉及到网络语言的语用研究。因此,在讨论了网络语言的定义和形式之后,这篇论文以一个重要的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为指导,对网络语言的处理和修辞特点做出尝试性的分析。网络语言的理解不仅是一个编码-解码的过程,它还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说话者发出一个明示信息来表达某种含义,而听话者要推理出说话人的真正意图。为了达到成功的交际,双方都要对所处的认知环境(这里是指网络环境)非常了解。但是即使是这样,也不能保证交际的成功。因为人类交际是以关联为目的的,对最佳关联的追求才能保证交际的最后成功。最佳关联是指用最少的努力来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通过获得最佳关联,听者可以不费很多力气就理解说者的真实意图。这体现了网络交流的核心。作为一种与传统语言极不相同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是口头表达和非口头表达的结合:从形式上看,它是在电脑上打出来的,因此是非口头的;从内容上看,大量的口语的表达和拟声的用法使它看上去很口语化。这也正是网络语言的特殊化所在。网络语言的三个显著的修辞特征,隐喻,双关和模糊修辞,也可以用关联理论来解释。隐喻是网络语言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是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性来把它们作比较。对隐喻的理解取决于话语对听者来说一定是最佳关联的假设。它不需要特殊的理解能力或程序,因为它是口头交际中基本能力和常识运用的自然结果。与隐喻类似,双关也利用了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认知语境在双关的使用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不同的认知语境下,同样的词或表达法会有不同的理解。双关的这种特殊的功能使人们能够用同样的话语故意表达出与其本意不同的意图。模糊是一个明说和暗含的问题。很多网民都倾向于使用模糊的表达而不是明确的词句。因此,听者必须使用他们自己的认知知识来推理出暗含在话语中的意义。这种模糊的使用法并不总会阻碍交际的进行,相反的,在多数的情况下,它的使用是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总之,关联是人际交流得以继续的灵魂,这三种修辞手法在运用过程中都要遵守关联原则。通过这些分析,关联理论在对自然语言的强大解释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