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突然破裂导致血小板活化、聚集,促进急性血栓形成,最终引起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阿司匹林联合P2Y12受体抑制剂是ACS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石。PLATO研究是一项证实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更显著、迅速、有效的大型、随机、国际多中心研究,但该研究纳入的中国患者较少,开展替格瑞洛在中国患者临床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十分必要。目的探讨替格瑞洛治疗中国AC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将其与氯吡格雷对比,为替格瑞洛在国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3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连续就诊于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并收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监护单元(coronary care unit,CCU)的154例ACS患者,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80例)和氯吡格雷组(74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术前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负荷剂量300毫克嚼服,随后100毫克/次,1次/天维持,替格瑞洛组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毫克嚼服,随后90毫克/次,2次/天维持,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600毫克嚼服,随后75毫克/次,1次/天维持,其他(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等)均按ACS常规治疗。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随访观察12个月,记录两组有效性终点及安全性终点发生情况。有效性终点分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主要终点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次要终点包括全因死亡、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心脏原因再住院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全性终点包括出血及呼吸困难。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尿酸(UA)、肌酐(Cr)及血小板计数(PLT)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ACS类型、临床用药情况(除P2Y12受体抑制剂外)、冠状动脉造影及治疗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替格瑞洛组12个月全因死亡、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复合终点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主要终点及主要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出血事件及呼吸困难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但并未导致治疗中断或更换药物。治疗6周时替格瑞洛组直接胆红素(DBIL)、血尿酸(UA)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并未产生不良临床后果,差异无临床意义,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DBIL及UA差异消失(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能有效降低ACS患者全因死亡、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心脏原因再住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合终点发生率,且在主要出血发生率方面与氯吡格雷相似,不良反应多较轻微,具有较好的获益-风险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