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保障功能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农村保障,实质是以土地为核心的保障。土地的保障功能在缓解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阵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土地福利化倾向的增强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现阶段中国土地的保障功能越来越被削弱。然而,在目前找不到任何能够取代土地来为农民提供基本保障的物质条件的情况下,只能以土地承包权为核心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制度与我国农民的社会保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土地制度的变革影响着土地保障功能的发挥。当前我国的农村家庭保障功能已逐渐削弱,无法抵御日益增加的种种社会风险;城乡二元对立的经济与社会结构使农村的社会保障困难重重;农村土地保障本身由于存在很大的缺陷,进一步导致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土地均分制下的低效率以及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因此,我们应当通过强调农村土地生产资料的经济功能进而提高其社会保障效用,同时,应根据农村实际,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健全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优先落实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尽快实现科学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本文从产权理论和社会保障实务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农地产权制度,在借鉴了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保障性功能,提出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构建应该实现经济效率基础上的社会保障功能。这是社会转型的要求,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前提。文章共分五部分,第一章为理论基础,分别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动态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介绍了我国当前农地产权制度的设计,包括我国当前农地产权制度设计的主要目标、我国当前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性、我国当前农地产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制度设计的功能及制度设计的缺陷;第三章分析了基于当前农地产权制度下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主要论述了农地产权制度下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演变及对问题的分析;第四章分析了农地产权制度与社会保障的相互关系、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原则;第五章提出构建符合国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并把这一问题放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进行宏观思考。
其他文献
农村土地制度是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和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的推进,由农民负担引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在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农民被迅速推向了瞬息万变的市场。由于个体生产经营者本身的组织缺陷,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必然趋势。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各个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不同的特点。陕北地区由于地处内陆
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以其全天候、高精度、高效率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个人通讯终端、车载导航等场合。除了GPS功能之外,同时还具备动态音频和视频采集
工作倦怠已成为工作压力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而据网上调查指出,公务员是存在工作倦怠情绪最高的群体之一。在我国,公务员是党政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重要人才
赵廷来的《丛林万里》以融入全球化经济的中国为背景,用第三人称讲述了全球化和地方化碰撞中的中国。作品的意义在于对全球化和地方化相互碰撞引发的文化冲突进行了伦理性探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许多新颖高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打破了传统教学活动之落后的教学手段,焕发了教育这一领域的生机与活力。而伴随着当代中学音乐教育的发
文章通过回顾历史,分析现状,指出我国出版的以我国日语学习者为读者对象的汉日词典与日本出版的以日本汉语学习者为读者对象的中日辞典是性质、目的完全不同的两类词典,其编
<正>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财务战略,财务战略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财务战略是着眼于未来,依据公司现实情况、立足长远的需要对公司财务活动做出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