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年广西旱涝灾害演变及其社会影响分析研究

来源 :南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ing5322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旱涝灾害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危害极大,古时轻则造成粮食减产,重则造成饥荒,甚至还会发生“人相食”这类违背伦理的惨剧,步入现代社会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旱涝动辄带来千万元、亿元级别的经济损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水文气候的变化规律和社会发展进程,研究历史旱涝灾害有助于我们提高当前管理水平并预测未来,也有助于实现广西可持续发展的远大目标。我国历史悠久,古籍众多,在历史旱涝灾害的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比较成熟的研究多集中于西北、北方以及东部地区,广西的研究记录相对较少。本研究基于广西市县历代水旱灾害纪实(公元960—1994年)、《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及其两次续补(公元1470—2000年)、广西各地级市1950-2017年水灾情况统计表、2011-2018年受灾人口及经济损失统计表等资料,主要采用历史文献收集法、数理统计法、空间统计分析法,以广西全境为研究区,分析广西近千年旱涝灾害演变及其社会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重建广西近千年旱涝灾害序列将旱涝灾害划分为5等级,用“1级、2级、3级、4级、5级”量化文字描述中的“涝、偏涝、正常、偏旱、旱”灾情,重建了千年旱涝灾害等级序列,发现广西地区以轻灾为主,针对轻灾而言涝灾多于旱灾,但重灾偶有发生,针对重灾而言旱灾多于涝灾。随着时间推移,旱涝灾害愈发频繁。(2)分析广西旱涝灾害朝代分布特征南北宋时期灾害甚少,北宋涝多于旱,南宋旱多于涝。元朝以后灾害逐渐增多,旱涝形势在公元1310年从旱多转变为涝多。明朝旱涝占比较为均衡,明前期气候温暖、灾害较少,明后期进入明清小冰期后气候变冷,灾害迅速增多,且常出现极端涝或极端旱。清朝旱涝频次为所有朝代之最,并且旱涝转换用时短,整体无明显阶段性,但1850年之后灾害激增,多年来偏涝灾都多于偏旱灾,但重灾还是以旱灾为主。中华民国时期灾害更为频发,涝灾更常见,大面积极端涝灾高发于早期,而旱灾高发于中后期,进入到1935年之后旱涝占比逐渐变得均衡。新中国时期灾害发生率达到了顶峰,受灾面积、灾害损失都是历史之最。综上可以发现各朝趋势与总趋势一致,即灾害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一方面是由于灾害确实更为频繁,另一方面是由于近现代记录数更丰富。(3)分析广西旱涝灾害年内分布特征根据旱涝灾害发生的季节来看,广西地区春天旱灾与涝灾发生的概率相近,夏天主发涝灾,秋天主发旱灾,冬天常发生与其他季节的连旱。从单季灾害的角度来说,夏涝最为频发,冬涝最少。从连季灾害的角度来说,主要是两季连灾更多发,连旱远远多于连涝,连旱以春夏连旱、夏秋连旱为主,其次为秋冬连旱、冬春连旱。从地域上看,年内的旱涝时空分布与年内雨量时空分布、汛期推进方向大致相同。(4)分析广西旱涝灾害空间分布特征涝灾高发于桂东北区与桂东南区,旱灾常发生于桂东南区、桂中区、桂东北区,还有一个单独的旱灾高值区在崇左。重灾的发生更多是因为缺少降水,轻灾的成因可能与下垫面条件关系更大。另外,各朝代各地的涝灾高发地区总是聚集在附近,涝灾聚类的发生地区由东北部往东部移动,而旱灾只在元、清两朝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旱灾聚类发生地区由中东部往中部移动,其他朝代并无明显聚类。广西历史上的人口空间格局与旱涝空间格局变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5)旱涝灾害对广西社会的影响旱涝灾害主要对农业生产、人口、社会稳定、经济四方面造成影响。研究发现,1950~2017年间因涝灾引起的农田受灾面积目前正处于大尺度波动范围内的相对上升阶段,受灾面积总体在逐年攀升,成灾面积在受灾面积中的占比现处于减少的阶段。人口因灾大量死亡主要出现在靠天吃饭的古代,公元1750年后人口开始爆发式增长,灾害再无法影响到增长势头。影响社会稳定主要体现在民众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引发的暴动起义,广西各地爆发的起义暴动在清朝时期最多。经济损失方面,2011~2018年间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增长,但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的增长率总是低于生产总值的增长率。(6)提出对应管理对策广西地区的旱涝灾害根据成因可主要概括为气候型、地貌型、水文型、人为型,针对这4种类型采取对应的管理对策,具体有:加固堤防、修建水库、城镇加强排水系统建设、喀斯特地区疏通自然排水系统、种植特色抗旱抗涝作物、建设水源涵养区、灾害风险度分区,以及利用“3S”技术建立灾害监测系统等措施。
其他文献
农业经济迅速发展,依赖于各个地区的资源禀赋及要素配置效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然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堆积、不合理排放导致生态越来越脆弱,成为制约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关键绊脚石。当前农业面源环境污染形势严峻,亟需解决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间发展失衡的冲突,减轻日趋凸显的生态负荷。农业产业集聚从空间地理层次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以竞争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实现“清洁”生产,对步入经济新常态和改善环境
四川省九龙县里伍铜矿,原名为李伍铜矿,位于扬子陆块西南缘江浪穹窿变质核杂岩体中。从矿床勘探开发至今已有60余年,现已被划归为危机矿山。虽然里伍铜矿床已完成了勘探地质工作,但就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和研究程度却不是很高,前人对于里伍矿段的矿相学、矿床学、变质岩石学等方面的研究都显得有些欠缺。虽然众多单位和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但对于里伍矿段的矿床成因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而且基本没有较全面针对里伍铜矿田的里伍矿
人们通过电力系统将一次能源转化成电力,并通过电网供应给千家万户,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电力装备制造板块是电网业务的重要板块。目前,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在高端装备和核心零部件制造方面与国际巨头差距较大;中端装备竞争激烈,细分领域部分优质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逐渐凸显;低端领域竞争严重。电力装备制造行业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新业态、新需求、新技术,导致企业间竞争更加激烈,行业范围内资源整合和产业重组不可避免。DG
氢气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清洁能源载体;由生物质热解获得的生物质油是一种碳中性的可再生能源,乙酸是其水相组成的主要成分,可作为制氢原料。乙酸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制取氢气,其中自热重整是一种重要途径。镍基催化剂具有较高的乙酸转化活性,但仍存在如氧化、烧结和积碳等亟待解决的催化剂失活问题。因此,本文从乙酸自热重整制氢入手,探究不同组分和载体对Ni基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对乙酸转化机制进行研究,获得了Ni-Mg-C
为了加强我国对本土能源的开采能力,对高性能地震仪中前端的数据采集单元—高精度地震采集站的研发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高精度地震采集站包含许多子模块,其中电源管理芯片负责将外部固定电源转换成高稳定性、低噪声、低纹波的电源电压并为其它所有子电路提供动力,很明显,它的性能对整个高精度地震采集站系统性能的影响非常巨大,因此研发出一款适用于高精度地震采集站的电源管理芯片非常的重要。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
医疗器械行业是我国需要重点突破的研究领域之一,涉及医药、电子、机械和塑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
员工满意度是指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实际感受与主观期望的比较,员工满意度与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忠诚度呈正相关。员工满意度偏低,严重影响企业发展及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对企业满意度的提升研究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通过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梳理,界定了职业高原和工作满意度的概念及结构,提出职业高原对员工满意度的作用机理假设。通过对BC制药公司的员工满意度的调查分析,验证职业高原对公司员工满意
随着智能机器人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逐渐成熟,各种路径规划算法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以往许多传统的、经典的算法可以满足简单的、空间无障碍或者少障碍条件下的寻路行为,但在复杂障碍物环境下,传统算法暴露出无法应对环境变化,不能有效进行路径规划,且效率偏低的缺点。本文在对国内外智能机器人路径规划相关领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主流路径规划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首先,针对人工势场法存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利用股权质押担保来融通资金。相较于其他融资方式,股权质押具有时间快、审批程序相对较少、融资要求相对较低,能快速满
家庭是一个历史概念,它并非是静止不变的;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社会的家庭形式经历了由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的转化。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庭内部产生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中各种关系的基础。同样,家庭关系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变迁,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形式的家庭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对家庭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家庭关系的变迁展开的,恩格斯家庭关系思想的研究基于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家庭关系的时代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