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风险因素对颈清扫范围选择的影响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ktadxxx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预后相对较好,但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复发率及生存率有重要影响,因此颈部淋巴结清扫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外科治疗意义重大。如何合理制定颈部淋巴结清扫策略,在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的同时降低手术风险性,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一直是众多外科医师关注的焦点。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风险因素的分析,探求其影响的规律性,并对颈部淋巴结清扫策略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以期提高手术效果,合理规避复发风险,从而为广大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甲状腺外科行初次手术及颈部淋巴结清扫的14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及手术资料。将患者按清扫范围的不同分组比较,统计分析性别、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及肿瘤位置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否发生及转移具体位置的影响,观察其变化趋势,判断其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及清扫范围的选择是否具有参考意义。结果:①601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40.6%,Ⅵ区及Ⅱ~Ⅳ区阳性率分别为32.09%(475/1480)和32.08%(374/1166),二者十分接近;②女性颈部淋巴结阳性率为37.2%,男性为54.5%,差异明显(P<0.01);③淋巴结转移随年龄升高而降低,且30岁以下患者具有高度淋巴结转移倾向(77.5%),年龄对中央区转移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但各分组转移率均高于70%;④多灶与单灶转移率分别为46.4%、37.2%(P<0.01),但并不单独影响转移的具体位置;⑤原发灶直径>1cm的患者转移率(63.8%)明显高于微小癌患者(31.3%);⑥非患侧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很低(左侧4.4%,右侧3.6%),而患侧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约为50%(左侧48.7%,右侧50.9%);⑦Ⅵ区及Ⅱ~Ⅳ区转移具有相似的预测价值(Ⅵ区预测Ⅱ-Ⅳ区为64.8%,Ⅱ~Ⅳ区预测Ⅵ区为66.3%),跳跃转移率为16.1%。结论:1.性别、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影响,颈部淋巴结转移在男性、低龄、多灶、肿瘤直径较大及侧叶受累的患者中较为多见;2.肿瘤直径>1cm的患者出现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高,患侧叶侧颈部淋巴结为主要受累区域;3. Ⅵ区与Ⅱ~Ⅳ区淋巴结转移率均较高,且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临床检查Ⅴ区淋巴结阳患者中该区转移并不常见,Ⅶ区转移较为罕见;4.推荐在PTC患者的首次治疗中常规行预防性中央区及患侧Ⅱ~Ⅳ区淋巴结清扫,仅对Ⅴ区、Ⅶ区有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行该区清扫。
其他文献
教学不应只是知识的传递,更应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融。特别强调情感教学,是在充分重视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教育目的。历史作为一门育
冷战后的蒙日关系是东北亚地区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近年来升温最快的双边关系之一。本文对冷战后蒙日关系的研究,主要立足于对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全面考量、对
<正>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推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意见。加快"两个中心"建设,这为陆家嘴集团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陆家嘴集团成立至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工群体内部亦然出现了代际更替,新生代农民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军。2010年1月31日中央1号文件
随着我国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中国检测业务保持较快增长。根据CCID预测,中国检测业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15%以上的增长,全国检测业务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电子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以AUTOSAR为代表的软件架构体系席卷了世界各大车厂,开始引领汽车电子的潮流。AUTOSAR架构下的软件,对软件模块进行了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