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研究——以江西省临川区为例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h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变化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土地利用变化是土地资源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响应,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科学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载体,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从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关系的角度出发,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规律,可以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以江西省临川区为研究对象,以土地科学、系统学、协同学等理论为指导,在收集和综合分析临川区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和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GIS技术、灰色关联分析、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四象限法等技术与模型方法,分析临川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和过程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构建了临川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耦合协调状态的时空变化情况,并根据分析结果,针对当前临川区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2010-2015年间临川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明显,具体表现在:(1)建设用地占比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他地类的占比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其中城乡建设用地的增幅最大,其他用地则急剧减少。(2)临川区中部乡镇为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地区,而西北部和南部乡镇的土地利用变化较小。(3)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及其变化率远高于其他乡镇,南部山区的土地利用程度最低(4)中心城区和南部山区各乡镇的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远低于其他乡镇,其主要原因分别为建设用地和林地占比较大。  2、通过对临川区201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临川区土地利用变化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系统的耦合状况一直处在颉颃阶段并且耦合度指数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2010-2015年,临川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度指数则逐年上升,并经历了由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型的严重失调到土地利用变化滞后型的濒临失调五个阶段。  3、本文利用四象限法将临川区划分为城镇发展潜力区、城镇发展集约区、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区以及农业生产区四个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四个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态,结果表明,在2010-2015年间,城镇发展集约区的耦合协调状态最好;而农业生产区的耦合协调水平提升的幅度最大;城镇发展潜力区的相对发展度系数是四个分区内最高的,其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土地利用变化系统的水平,这也使得其耦合度及协调度指数小于其他三个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区的两个系统处在同步发展状态。
其他文献
认知对优良德性形成影响很大,从认知构成要素、认知对象、认知内容,认知方式探讨其对德性形成的障碍和好的影响.提出完善认知结构,真善美相统一,知情意行相一致;改善认知方式
清流关被誉为“金陵锁钥”,是滁州市重要文化遗址,其内涵包括了滁州地区在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内容,不但有历史意义,更具时代价值.该文从内涵发掘与时代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说现阶段的中职地理教学已经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但是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仍会存在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对中职旅游地理教育改革相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包括朗读)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法:一、以读为本,二、以读精讲,三、情景激读,四、以写促读。读书多的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比较敏捷,遣词造句和写作的能力也较强。课堂上的阅读必不可少,但课外阅读也一样重要。可许多学生对必读的课本就已颇为厌烦,更不要说是课外阅读了。那怎么才能让学生课内敢读、课外乐于读,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呢。  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