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既体现着公司对于股东资金投入的回报,又反映出企业阶段性的经营成果与未来的潜力,所以股利政策是各利益相关方关注的对象。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股票股利的终极形式“高送转”越来越受到市场投资者的广泛关注。通过“高送转”股利政策,上市公司实现了股本规模倍增,也由此起到了增强股票流动性的效果,同时非现金股利形式避免企业现金流出,降低公司资金压力,达到便于公司发展更多的投资项目的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既体现着公司对于股东资金投入的回报,又反映出企业阶段性的经营成果与未来的潜力,所以股利政策是各利益相关方关注的对象。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股票股利的终极形式“高送转”越来越受到市场投资者的广泛关注。通过“高送转”股利政策,上市公司实现了股本规模倍增,也由此起到了增强股票流动性的效果,同时非现金股利形式避免企业现金流出,降低公司资金压力,达到便于公司发展更多的投资项目的目的。创业板作为A股市场成立较晚的一个板块,主要容纳高技术、高成长型的企业,但受限于自身股本规模,无法在资本市场大量的融资,所以它们更倾向于推出送转股利政策,达到扩张股本便于融资的目的。本就易受到投资者关注的创业板公司在实施送转后则更受青睐,市场投资者普遍认为高送转引起的短期市场反应是企业利好的有力证明,但从本因上看,高送转行情是由投资者过度关注导致的,与高送转行为的实质并无直接关系。因此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易忽略创业板上市公司实施高送转政策的真实动机和企业财务绩效的变动情况。本文在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高送转企业特征后选取网宿科技为案例并展开研究。网宿科技作为创业板首批上市的公司,上市之初就是CDN行业的领跑者,是市场投资的焦点。发展至今,网宿科技累计实施4次送转行为,其中3次属于高送转。本文在信号传递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流动性理论、股利迎合理论和名义股价幻觉等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事件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网宿科技的高送转行为的动因进行分析。通过回顾网宿科技实施高送转政策和送转前后的市场反应后发现,公司前两次高送转后,短期市场反应明显,公司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均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公司所占市场份额达到顶点,公司扩张股本规模动机合理,选择高送转既没有丧失控制权又减少流动资金流出,客观上支持了公司长期发展战略,除权后股价降低吸引偏好低股价的投资者以增强股票流动性,释放公司发展信号,吸引投资者争相买入期待填权效应等动机。最后一次高送转的动机则明显异化,公司通过大额的定向增发达到其实施每10股转增20股的条件,而后伴随着大股东减持行为,利益输送动机明显,同一时期公司发展缓慢,财务绩效指标明显下滑,行业竞争加剧市场份额锐减。
其他文献
盈利模式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当前,家电行业出现了大批的新品牌,家电消费市场已进入了饱和状态。但是由于家用电器的技术与产品十分相似,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仅凭大规模的扩张、降低价格是无法从根源上改善其生存与发展的,反而会适得其反。目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产品和服务的比拼变成了盈利模式的比拼。企业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和自身的发展状况已经不能作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标准,而盈利模式的优
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传统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并购重组来实现战略转型,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同时国家政策全面支持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推动产业并购热潮,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行业在并购规模上排名较前。由于该行业具备轻资产属性,且属于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业务转型和快速扩张的同时由于并购的高估值、高溢价给其带来了巨额商誉问题。而随着前一轮并购热潮中业绩承诺期临近,整体经济下行、业绩承诺过高而投资回报周期长等问题致使企业
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制约企业创新因素很多,融资约束就是制约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由于企业创新要消费大量资金,当自有资金不足,而外部融资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融资约束。同时,创新具有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性,企业对外融资的资本成本比其内部融资成本要高,因此,在依赖外部融资的情况下,企业将会受到更大的融资限制,可能会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在市场环境中,市场环境的好坏对融资约束和
全球能源日益紧张,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发展新能源在全球达成共识,其中新能源汽车因节能环保受到持续关注。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包括产业指导、研发支持、财税优惠等多方面的配套政策。在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并购市场也变得越发活跃,行业并购规模迅速扩大。此时产业政策背景下企业的并购绩效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并购
经济新常态下,为顺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电气行业正处于机械化向智能化的转型升级阶段,而当前又面临新冠疫情致使经济下行的压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挑战,不仅面临政策风险和转型升级风险,还面临着资金、产业结构等诸多风险,都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但是要想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就要辨识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地规避未来可能发生的财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仅固守单一业务的发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其后续经营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试图通过并购或新设的方式拓展其多元化业务领域以分散产业布局,降低经营风险。然而目前学术界针对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尚未形成统一定论,对于案例企业多元化战略实施效果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绿地控股作为我国首批上市的房地产企业之一,自2015年完成A股上市之后,正式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巨大驱动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意味着数字经济与生产的深度融合,而且也标志着企业从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向数字化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型。造纸业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污染比较严重。在双碳战略目标下,越来越高的环保标准、减碳排放等要求加速了造纸企业的并购重组和优胜劣汰大洗牌。智能化、绿色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这为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我国并购市场交易数量持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并购商誉由此而生。然而,由于经营承诺期限的限制,部分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出现了巨额的商誉减值,这将极大地冲击企业的业绩,导致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与并购重组的初衷相背离。因此,研究并购商誉的影响因素,从而合理确定并购商誉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动我国零售企业创新转型,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零售模式。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试图借助并购重组的方式,实现线上、线下以及物流的深度融合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宁易购通过一系列并购行为,布局苏宁智慧零售新业态。本文以苏宁易购连续并购事件为分析对象,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事件研究法和因子分析法对苏宁连续并购的动因和绩效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分析苏宁易购连续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其他
2008年我国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要求公司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情况编制成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也称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对外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外部信息使用者而言,有着传递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有多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出现缺陷,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没有披露出缺陷,特别是医药业上市公司。我国的医药业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A股主板,大多数A股主板医药业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