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当下的历史街区更新实践中,不论是未进行更新的历史街区还是更新完成的历史街区,往往都存在着交往失落的现象。历史街区的交往空间正在逐渐失去原本对于居民及其交往活动的吸引力与魅力,虽然部分空间物质环境得到了整体的提升与改善,但是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相应效果。基于以上的实践现象,学术各界针对历史街区的交往活动及其相关空间也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大都集中于公共空间之上,且对于其定义与分类存在普遍理解上的盲点,即强调物质空间而忽略了空间存在的本质——交往活动。与此同时,目前针对历史街区交往空间或公共空间所提出的更新改造策略也多是基于经验判断或是理论分析的结果,而这些经验与理论往往来自于普适性的城市公共空间营造。这种基于客观理论却对历史街区进行主观更新的方式,使得历史街区的特征逐渐消失。本文研究针对以上问题,以保护和传承历史街区交往活动与交往空间为研究的出发点,提出历史街区公共交往空间概念与相应的综合评价体系,以便于全面且客观的对历史街区公共交往空间进行分类与评价,从而指导更新设计。论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节通过分析研究背景与研究缘起,发掘本研究的目标与意义,提出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明确研究问题,构建研究框架;第二章节在对国内外相关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交往空间的再认识出发,提出公共交往空间概念,继而结合历史街区特征,提出相应公共交往空间的特征与分类,为评价体系搭建起到理论支撑作用;第三章节就我国目前已有的相关评价方法与实践研究进行评价角度、评价方法、评价因子选取等多方面的归纳与总结,使之成为指导本研究评价搭建的研究基础,并且提出综合评价对于更新的重要意义;第四章节作为本文的核心章节之一,着重于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对评价体系进行分层次的搭建,并提出对应的评价角度、评价标准、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权重研究等多方面信息,及评价体系的应用思路;第五章节具体结合广州耀华社区实证案例,进行综合评价体系的应用,一方面验证评价体系的正确性,另一方面通过对其综合评价,指出耀华社区不同公共交往空间更新的方法与策略;第六章节针对第一章研究问题,对本文提出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同时提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以期未来得到深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