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曲条跳甲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一种重要害虫,在我国各省分布广泛,危害日益严重。对于黄曲条跳甲的防治研究工作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但研究工作多从生物学等方面入手,分子生物学及分子标记技术在其防治研究中尚未见应用。 本论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福建省10个不同地点的黄曲条跳甲进行分析,以期得到黄曲条跳甲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情况和遗传多样性的相关数据,为黄曲条跳甲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研究和相应的防治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本论文比较了从三种不同标本中提取的DNA的质量和产量,对三种不同的DNA提取方法和效果亦进行了相应的讨论。结果表明:利用三种不同标本提取DNA时,冷藏标本(-20℃保存)和新鲜标本在提取效率上较为接近,而干标本的提取效率则较低;在不同提取方法的探讨中,利用改进后的乙醇法提取效率最高,而另外两种利用提取试剂盒的方法则效果不佳。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RAPD反应系统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和改进,通过筛选引物和数据分析,对跳甲不同种群的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供筛选的50条随机引物中,有20条扩增出清晰和可重复的条带,获得了127条扩增片段,其中34条显示多态性;不存在单独的条带可将各个种群分开,但通过不同的条带组合可达到目的。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福州、三明、平和、南平和沙县聚为一组,显示较高的相似性;仙游、诏安和同安则聚为另一组;而连城和建瓯各为一组,不属于以上两组,表明这两个地点的跳甲与其它地点的跳甲相似程度较低。分析结果显示:地理距离的远近可能并不是判断遗传距离远近的标准,二者可能并不存在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