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为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地学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是一场彻底而深刻的革命,也给我们提出了更新的目标、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挑战,那么,中学生物教师怎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呢?
一、确定“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现代教育赋予了“以人为本”新的内涵,就是面对学生这一特定的群体,教师如何把社会发展过程所需的知识、能力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传递给学生。下面我从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环节谈谈对“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理解。
1.备课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备课时充分了解学生、考虑学生的需求,从学生倾向于“直接的形象思维和整体观察”的认知心理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了解事物,传授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意识。在备课中还应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作好设计,分阶段、分步骤去落实;对学生的思维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也要给予关注:何时强调形象思维、何时开发或强化抽象思维,在备课中都要做好安排。
2.课堂上要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在探究中学习,老师的角色也在转变,不再是以往的导演兼主演了,而是要像谈话节目的主持人那样,态度和蔼、亲切,知识广博、深厚。在课堂上老师通过不同的形式传递信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逐步获得知识、构建知识,增长能力,这就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结果。
3.让学生充分“质疑问难”,发展学生的挑战性。
挑战性是指一个人敢于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大胆质疑问难的品质。科学史上的许多发现和发明均来自于敢于面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要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时机,激发学生树立挑战权威的自信。例如,在探究唾液对淀粉分解的影响时,有同学就大胆提出:唾液的浓度对淀粉分解是否有影响?我对他们的大胆提问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他们在唾液中加水,探究到底加多少比例的水为最好?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按照我的点拨开展了实验,结果有不少学生找到了最佳比值。
课上让学生分成小组汇报交流,相互质疑问难,完全打破教案剧的格局,使学生的创新品质得到充分发展。
二、组织好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教师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引导并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把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1.应设法完成课程标准和教材安排的科学探究活动。
活动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具、学具、仪器设备和实验室条件等,除原有的显微镜、永久切片或装片、常用药品外,还应根据课标和教材的新要求,增加必需的学生活动用具。对于教学经费有限的地区,教师可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制作简易的替代教具和学具,以保证探究性学习的正常开展。
2.探究性学习提倡的是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在目前我国中学生物教学仍为大班额教学,大多数学校都是在实验设备比较简陋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先分小组进行活动,小组内讨论、制订探究方案,小组成员共用一套实验设备、合作完成探究,再进行小组间交流,有利于改善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充分利用有限的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3.让每个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都能有所得。
教师在教学策略上可采取小组内角色轮换制,设法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合作学习、探究活动中的“旁观者”应分析其心理因素,可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更为细致的指导,并对他们取得的每一进步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以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各自水平上得到发展。
三、新课程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形式
生物学科本身有自己的优势,生物现象的千变万化、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实验手段的多样性,新的生物科技不断出现。这一切都是进行生物教学的材料和内容,很容易激起学习生物的兴趣,这就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形式。
1.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生物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很多,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形式并举,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习形式多样化。
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自学领悟、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调查访问、网上查询、撰写论文、自办生物园、听报告、做演讲等。
四、新课程需要更完善的教学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赋予生物课堂教学更广阔的空间。模拟微观世界中细胞及其微观生物的运动已成为可能,使教学活动更形象、直观、生动。
1.重视教学的直观性。
在讲述有机生物形态结构等内容时,如果只用语言讲述既费时又费力,学生还觉得抽象难理解。充分利用实物、挂图、模型把生物形态结构展示出来,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也可以放映一些相应的影视资料,带领学生拍摄一些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重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实际生产和生活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日益完善,应用于课堂教学已成为可能。如自制和利用现有的生物课件、截取电视相关资料,利用录像、投影等。还可建立习题库、实验录像、课件库等。生物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手段,从而使生物课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五、新课程呼唤更合理的评价机制
教师首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旧观念,应向“素质鉴定”观转变。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价值,保护并发展学生的个性。
1.评价范围的综合性。
在评价范围上,应从片面的只限于智能范围的单一性评价向全面的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价转变。
2.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在评价方法上,作业和检测应改变过去单一呆板的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比如,采取课前五分钟小测验、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论文评比、实验竞赛、生物通讯等,使学生对生物感兴趣,自觉地掌握相关的生物知识,在愉快学习中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为今后更好地学习奠定基础。
3.评价功能的激发性。
在评价功能上,应从片面强调刺激学生的个体竞争意识功能,向注重激发学生的团体竞争意识和自我竞争意识的功能转变。
总之,生物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使教师提高思想认识,赶上时代教育新发展的步伐。
一、确定“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现代教育赋予了“以人为本”新的内涵,就是面对学生这一特定的群体,教师如何把社会发展过程所需的知识、能力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传递给学生。下面我从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环节谈谈对“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理解。
1.备课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备课时充分了解学生、考虑学生的需求,从学生倾向于“直接的形象思维和整体观察”的认知心理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了解事物,传授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意识。在备课中还应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作好设计,分阶段、分步骤去落实;对学生的思维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也要给予关注:何时强调形象思维、何时开发或强化抽象思维,在备课中都要做好安排。
2.课堂上要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在探究中学习,老师的角色也在转变,不再是以往的导演兼主演了,而是要像谈话节目的主持人那样,态度和蔼、亲切,知识广博、深厚。在课堂上老师通过不同的形式传递信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逐步获得知识、构建知识,增长能力,这就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结果。
3.让学生充分“质疑问难”,发展学生的挑战性。
挑战性是指一个人敢于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大胆质疑问难的品质。科学史上的许多发现和发明均来自于敢于面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要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时机,激发学生树立挑战权威的自信。例如,在探究唾液对淀粉分解的影响时,有同学就大胆提出:唾液的浓度对淀粉分解是否有影响?我对他们的大胆提问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他们在唾液中加水,探究到底加多少比例的水为最好?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按照我的点拨开展了实验,结果有不少学生找到了最佳比值。
课上让学生分成小组汇报交流,相互质疑问难,完全打破教案剧的格局,使学生的创新品质得到充分发展。
二、组织好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教师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引导并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把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1.应设法完成课程标准和教材安排的科学探究活动。
活动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具、学具、仪器设备和实验室条件等,除原有的显微镜、永久切片或装片、常用药品外,还应根据课标和教材的新要求,增加必需的学生活动用具。对于教学经费有限的地区,教师可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制作简易的替代教具和学具,以保证探究性学习的正常开展。
2.探究性学习提倡的是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在目前我国中学生物教学仍为大班额教学,大多数学校都是在实验设备比较简陋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先分小组进行活动,小组内讨论、制订探究方案,小组成员共用一套实验设备、合作完成探究,再进行小组间交流,有利于改善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充分利用有限的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3.让每个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都能有所得。
教师在教学策略上可采取小组内角色轮换制,设法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合作学习、探究活动中的“旁观者”应分析其心理因素,可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更为细致的指导,并对他们取得的每一进步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以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各自水平上得到发展。
三、新课程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形式
生物学科本身有自己的优势,生物现象的千变万化、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实验手段的多样性,新的生物科技不断出现。这一切都是进行生物教学的材料和内容,很容易激起学习生物的兴趣,这就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形式。
1.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生物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很多,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形式并举,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习形式多样化。
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自学领悟、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调查访问、网上查询、撰写论文、自办生物园、听报告、做演讲等。
四、新课程需要更完善的教学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赋予生物课堂教学更广阔的空间。模拟微观世界中细胞及其微观生物的运动已成为可能,使教学活动更形象、直观、生动。
1.重视教学的直观性。
在讲述有机生物形态结构等内容时,如果只用语言讲述既费时又费力,学生还觉得抽象难理解。充分利用实物、挂图、模型把生物形态结构展示出来,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也可以放映一些相应的影视资料,带领学生拍摄一些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重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实际生产和生活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日益完善,应用于课堂教学已成为可能。如自制和利用现有的生物课件、截取电视相关资料,利用录像、投影等。还可建立习题库、实验录像、课件库等。生物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手段,从而使生物课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五、新课程呼唤更合理的评价机制
教师首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旧观念,应向“素质鉴定”观转变。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价值,保护并发展学生的个性。
1.评价范围的综合性。
在评价范围上,应从片面的只限于智能范围的单一性评价向全面的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价转变。
2.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在评价方法上,作业和检测应改变过去单一呆板的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比如,采取课前五分钟小测验、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论文评比、实验竞赛、生物通讯等,使学生对生物感兴趣,自觉地掌握相关的生物知识,在愉快学习中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为今后更好地学习奠定基础。
3.评价功能的激发性。
在评价功能上,应从片面强调刺激学生的个体竞争意识功能,向注重激发学生的团体竞争意识和自我竞争意识的功能转变。
总之,生物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使教师提高思想认识,赶上时代教育新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