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尔施美学思想的“多元性”特征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shh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沃尔夫冈·韦尔施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是后现代的代表人物,由于中国学者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中对其理论频繁引用而为我们所熟悉。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各种文化在交流、碰撞中显现出“多元性”的特征,“多元性”成为后现代社会的核心。因此,韦尔施以“多元性”为出发点,继承了德国思辨哲学传统,使鲍姆嘉通所提倡的“感性认识”更加本质化,试图重构美学,建立“认识论审美化”。他倡导公正,主张伦理学和美学的结合,呼吁对“盲点文化”的关注。同时,韦尔施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做出了独特的层次分析,认为我们目前只是处于最低层次的审美化,并建议通过“横向理性”、“跨学科”等策略予以救赎。此外,韦尔施“多元性”的美学思想也为我国当前审美实践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内容,在“多元性”的社会状态下,对其美学思想的研究更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此,本文分为五部分,力求在所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韦尔施美学理论内在的“多元性”特征,并以此为主线,以后现代为背景,分析其具体的美学思想及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对我国审美实践产生的影响。第一章对韦尔施进行简要的介绍,包括他的生平、著作、主要思想;当前国内对韦尔施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探讨了韦尔施美学思想形成所受到的理论启发,鲍姆嘉通和阿多诺是对其具有重要影响的美学家。本章主要通过鲍姆嘉通对感性的提倡和阿多诺对非同一性的批判,来追溯韦尔施美学理论“多元性”特征产生的根源,并对后现代的“多元性”做出阐释和分析。第三章主要阐述了韦尔施具有“多元性”特征的美学理论,第一节介绍了韦尔施眼中的“多元性”,第二节谈到韦尔施对“超越美学的美学”的创立,包括“认识论审美化”、“审美”的多元定义;第三节分析韦尔施对于“公正对待异质性”的倡导,包括伦理/美学、对盲点文化和听觉感官的重视;第四节概括了韦尔施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四个层次的划分,提出解决低级审美化的方案,包括审美化的中断、横向理性、跨学科。第四章探索韦尔施美学理论的积极意义和对中国的影响。第一节客观评价了韦尔施美学思想的积极意义;第二节考察我国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现状和困境;第三节寻找韦尔施美学思想对我国当前应对审美实践的影响和从中得到的启发。结语简要的分析韦尔施“多元性”美学理论的局限性,以期获得客观全面的评价。
其他文献
根据此次实际田野调查的结果,四川自贡等八县市方言除井研外,皆古入声今读去声,声韵调语音系统与成都话和北京话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到目前为止对四川自贡等八县市方言音
刘庆邦的成长小说倾注了他全部的热情调动了他所有的心力,关注青少年成长心路,并融入了他个人诸多的生活与情感体验。但评论界在研究他的作品时,常常忽略了他的成长小说系列。本
摘 要作为“四大怀药”之一的怀牛膝,其根因含有多种化学药用成分,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的大宗药材。因此,国内外对怀牛膝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其干燥根。本文对怀牛膝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汇总,包括对怀牛膝的细胞悬浮培养以及对药用成分及生理功能的研究等。  【关键词】怀牛膝;细胞悬浮培养;药用成分;生理功能  怀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Bl.)为苋科牛
无名氏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非常独特的一位作家,《无名书》在文学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与大多数现实主义作家不同,无名氏无意于去写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作品,而是将目光投
摘要:对“楔键联接简化强度计算”的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并结合教学经验提出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机械设计;教学设计;楔键;强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31-0147-02  “楔键联接简化强度计算”是机械设计课程中的难点内容,历年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这一内容感到有一定难度。“楔键联接简化强度计算”部分主要介绍了楔键在工作时
本文分上、下两编。上编着重探讨金圣叹评杜诗的选诗特点。文章认为金评杜诗有以下特点:基本上贯穿了杜诗成名以来的全部阶段,特别是杜甫29岁开始游历岁月以后,几乎是逐年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