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LRP3炎症小体活化探索阿格拉宾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yyl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肠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频繁/持续性腹泻、体重减轻和结肠出血等症状,并且具有反复发作和难以治愈的特点。近十年来,UC的发病率在全球大幅提升,给全球健康带来了巨大挑战。U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上皮屏障破坏、肠道菌群失调和肠黏膜免疫应答异常等密切相关,目前临床治疗UC的药物具有一定缓解作用,但长期使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因此,根据UC的发病特点和病理机制,寻找安全有效且质量可控的抗UC药物迫在眉睫。中药是我国创新药物发现的重要源头之一,在防治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天然的倍半萜内酯被证实具有多种生物药理活性,阿格拉宾(Arglabin)是从苦艾属植物亮绿蒿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抗炎和止痢功效,可以显著抑制巨噬细胞中IL-1β的分泌。本课题首先考察Arglabin是否具有抗UC的功效。在体内建立了小鼠急性UC模型,造模期间,腹腔注射Arglabin(2.5,5μg/kg)可以显著改善小鼠体重减轻、腹泻和便血等UC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和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力,缓解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并减少结肠黏膜固有层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值得注意的是,Arglabin(5 μg/kg)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临床常用药5-ASA(200mg/kg)。初步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其治疗剂量对小鼠无明显毒性作用,明确了 Arglabin具有低毒高效抗UC的功效。随后,本课题考察Arglabin发挥抗UC作用的潜在机制。体内实验结果显示Arglabin可以显著降低急性UC小鼠结肠组织中NLRP3炎症小体活化终产物炎症因子IL-1β和IL-18的含量,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标志物cleaved-caspase-1蛋白的表达。体外采用三种不同刺激方法在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s)及THP-1细胞中建立NLRP3炎症小体活化模型。结果显示,Arglabin(1,3,10,30nM)可以呈浓度依赖性抑制IL-1β和IL-18的分泌,减少cleaved-caspase-1蛋白的表达以及抑制细胞焦亡的发生。随后,以LPS+poly(dA:dT)、LPS+Flagellin以及LPS+MDP1作为刺激剂在体外建立了其他炎症小体活化模型,结果显示,Arglabin对NLRP1、AIM2和NLRC4等炎症小体中IL-1β的分泌均无明显影响。提示,Arglabin可能通过选择性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发挥抗UC的作用。最后,本课题探索Arglabin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从而发挥抗UC作用的具体机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需要两种信号及相关调控因子的共同参与,我们首先证实了 Arglabin(1,3,10,30 nM)对NLRP3炎症小体活化第一信号标志性炎症因子Tnf、Il6 mRNA表达和p-p65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影响,排除Arglabin通过阻断第一信号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接着采用寡聚化实验和斑点实验发现Arglabin(1,3,10,30 nM)可以显著降低NLRP3炎症小体活化过程重要标志蛋白ASC的聚合,但对上游的线粒体损伤及Ca2+内流并无影响。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Arglabin可以呈浓度依赖性减少NLRP3/ASC/pro-caspase-1复合物的形成。提示,Arglabin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NLRP3炎症小体复合物组装过程从而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NEK7是NLRP3炎症小体复合物组装的重要调控因子,可以和NLRP3相互结合,在NLRP3炎症小体活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采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发现Arglabin(1,3,10,30 nM)呈浓度依赖性抑制NEK7/NLRP3的结合。提示,Arglabin可能与NEK7或者NLRP3蛋白直接结合,进而抑制NEK7与NLRP3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NLRP3/ASC/pro-caspase-1复合物的形成受阻。通过细胞热迁移技术和有机溶剂沉淀蛋白稳定性实验,我们发现Arglabin可以直接与NLRP3蛋白结合从而抑制NEK7和NLRP3的相互作用,进而阻止NLRP3炎症小体复合物组装,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从而发挥抗UC的作用。综上所述,本课题研究结果发现Arglabin在极低的剂量(2.5,5μg/kg)即可显著改善小鼠UC的疾病症状,机制研究发现其通过直接与NLRP3蛋白结合阻断NEK7-NLRP3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发挥抗UC作用,该研究为抗UC药物研发提供一种优异的先导结构。
其他文献
急性禁食会导致肝细胞中的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并诱导肝脏中大量的脂肪堆积,本研究探讨了肝脏关键水通道蛋白8(AQP8)在禁食过程中对能量代谢和肝脏病理生理的影响。目的:明确AQP8在小鼠肝脏中的定位分布及其在禁食模型中的表达变化,探索AQP8在禁食诱导的肝脏脂肪变性中的具体作用与机制,为临床上治疗由糖脂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对AQP8-Flag转基因小鼠的肝组织进行冰冻切片,通过免疫
学位
大量药物分子中含有卤素原子,比如地西泮,氯雷他定,氯沙坦,氯吡格雷,溴苯那敏,胺碘酮等一些临床上常用的药品。另外,有机卤代物作为有机合成和药物研发的重要中间体,广泛用于各种天然产物、复杂药物分子及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构筑中。因此,有机卤化物的合成一直以来都备受化学家们的重点关注。早期,传统的亲电卤代,Sandmeyer反应以及导向邻位卤代等方法在有机合成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传统的卤代方法存在一
学位
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可激活荧光探针由于其低背景信号干扰、高组织渗透率、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及低生物毒性近年来被不断开发,广泛用于生理病理事件的可视化成像。其中,半花菁染料具有结构多样化、光谱可调谐、量子产率高、生物相容性好等优势,大量应用于疾病诊断、实时治疗监视、肿瘤成像引导切除。当前大部分探针仅能对单个生物标志物进行监测,而复杂的体内环境可能会影响反应动力学或产生假阳性结果
学位
目的:临床治疗胃癌的中医流派、地域不同,大家对于一种疾病的理解和用药习惯也有所差异。因此,为了更好的挖掘临床上治疗胃癌的用药经验和代表性方剂,本文全面的筛选和统计中文数据库里中药复方治疗胃癌的研究,挖掘凝练有效方剂及相关作用机制,为临床上中药治疗胃癌提供指导意义。方法:(1)收集199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药复方治疗胃癌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纳入排除标准和中药名称标准化处理后建立数据库。运用频
学位
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是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化疗药物,其诱发的肠道毒性约束了伊立替康在临床上的使用,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伊立替康的毒性机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SN-38G在肠道细菌β-葡萄糖醛酸酶的影响下,代谢成SN-38,引起SN-38在肠道蓄积从而导致肠道毒性。二是伊立替康在肠道蓄积也会损害正常肠黏膜的功能而引发肠道炎症。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减毒增效
学位
为建立‘商薯19’脱毒苗的水培快繁体系提供依据,通过研究筛选出静置水培条件下‘商薯19’脱毒苗适宜的营养液配方,明确甘薯植株叶片中内源激素种类以及水培对甘薯苗叶片激素的影响。以‘商薯19’脱毒苗为试验材料,分别用循环水生菜营养液、霍格兰营养液和MS等营养液配方,设置不同浓度处理,并以清水培养为对照,研究不同营养液对‘商薯19’脱毒苗生长的影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对水培和土培条
期刊
脑肿瘤,尤其是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每年都会带走许多生命,5年生存率仅为5.4%。目前的护理标准(SOC),包括手术、放疗和替莫唑胺(TMZ)用于化疗,由于高复发率和不可避免的耐药性,很难缓解疾病的疼痛。因此,制定有效的策略来控制肿瘤进展和延长生存率至关重要。TMZ作为第二代口服烷化剂,通过甲基化DNA分子并干扰其复制,最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表现出优异的抗肿瘤活性。自获得FDA批准以来,T
学位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是我国珍贵树种,有“植物黄金”之称,其皮、叶、雄花和种子均可药用或者食用,各类相关的中成药、保健品和饮品广泛存在于市场。杜仲的干燥树皮是名贵中药杜仲,干燥叶是另一味中药杜仲叶,两者均被收载于2020版《中国药典》,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杜仲籽油和杜仲雄花分别于2006年和2014年被批准为新资源食品和新食品原料,且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杜仲种子和雄
学位
中药青蒿是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其作为传统中药具有清热、截疟等功效。黄花蒿抗逆性强,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药效成分以倍半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和挥发油为主。江苏盱眙产青蒿药材是品牌中成药的原料药之一,以其挥发油组分入药,蒿酮是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并且也是质控指标。根据盱眙青蒿药材的实际应用,挥发性成分蒿酮可作为评价盱眙青蒿药材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此外
学位
目的:研究黄芩-黄连药对(SR-CR)对高糖高脂诱导的糖尿病前期(IGR)大鼠以及3-脱氧葡萄糖醛酮(3DG)损伤的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体内实验:采用高糖高脂建立IGR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黄芩-黄连药对组,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每组7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黄芩-黄连药对组以10mL/kg剂量灌胃黄芩-黄连药对水煎液(1 g生药/mL),连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