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早期足量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对危重症患者的重要作用及不同营养支持治疗对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器官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6月~2007年6月间天津人民医院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收治的124例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evaluationⅡscore,APACHEII评分)高于16分的危重症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肠外营养(parenteralmuirition,PN)、混合营养(即治疗期间同时接受肠内和肠外营养)组及对照组。前三组病人于入院24~48小时内开始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病人经口进食或经静脉输注葡萄糖提供能量,各组病人同时接受其他各项综合治疗。观测各组病人入院10天治疗前后各器官功能指标:血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Cr)、血碱性磷酸酶MB型同工酶(CK-MB)、血肌钙蛋白(TNT)、呕吐物潜血(OB);营养状况指标:血总蛋白(TP)、血白蛋白(Alb)、血前白蛋白、血红蛋白(HGB);免疫功能指标: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TLC)及T细胞亚群CD3、CD4百分率和CD4/CD8比值变化。将所有相关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将各组病人治疗前后指标进行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院治疗10天后对照组病人血ALT、Cr、CK-MB、TNT等各项指标变化明显高于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和混合营养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和混合营养组病人治疗前后及各组间血ALT、Cr、CK-MB、TNT等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混合营养组病人治疗前后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较肠外营养组和对照组病人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组病人较对照组治疗前后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亦有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与混合营养组病人治疗前后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肠外营养组病人入院治疗10天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4.48%和29.42%,两组病人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营养组病人治疗10天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0.8%,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病人治疗10天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6.45%,,差异较以上三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和混合营养组病人治疗前后TLC和IgG变化较肠外营养组和对照组明显,CD4和CD4/CD8比值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组病人治疗前后TLC、IgG、CD4和CD4/CD8比值较对照组亦有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治疗前后IgA、IgM和CD3百分率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危重症患者尽早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有效防止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的发生。2.肠外营养支持对保护肝肾及心肌功能、防治上消化道出血,提高病人营养水平和预防免疫功能低下有重要作用。3.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和单纯葡萄糖供能优势更加明显,早期开始肠内营养有助于保护胃肠道和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防止肠道细菌及毒素移位/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提高机体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