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与日本武道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 : 29次 | 上传用户:sk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宏观上把握中日武术的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站在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运用钱学森院士的复杂巨系统理论,将文化三层次理论融入系统论当中,提出微开放初级复杂系统文化三层次模型(下文简称系统),从系统的视角出发对中国武术与日本武道进行研究比较,运用复杂性科学的哲学反思视角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结论:(1)从认识论发展的视角提出了第一本质与第二本质及其辩证关系。(2)中日武术在延续了特定的历史条件,基于当前各自社会背景形成了当代的中国武术体系与日本武道体系。(3)日本从平安时代开始到江户时代末期近700年的武家社会,给日本武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4)中国武术在清末民初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被拔升为“国粹”。(5)基于系统认为当代中国武术的要素是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中国短兵、太极推手、各拳种,但中国武术要素不能称其为独立要素,因为这四项只在物器技术层有一定的系统性,而没有各自独立的核心文化层与制度习俗层。(6)基于系统认为当代日本武道的要素是剑道、柔道、弓道、相扑、合气道、稚刀、空手道、少林寺拳法、铳剑道以及古武术,其中每一要素的结构都是核心文化层、制度习俗层、物器技术层三个层次的相互作用;整体结构是大的核心文化层(武士道)、制度习俗层(武道协议会)、物器技术层(武道九项)三个更高一级的大系统。(7)当代中国武术体系的形成是下行因果关系(从上至下);日本武道体系的形成是上行因果关系(从下至上)。(8)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偏重性严重,而日本武道的发展系统性较强。(9)当代中国武术体系运行的他组织性大于自组织性;当代日本武道体系的运行自组织性大于他组织性。(10)当代中国武术体系发展的整体涌现性不足,日本武道体系发展的整体涌现性逐渐凸显。(11)当代中国武术的物质文化遗产缺失。并深入论述了武术向武学过度的历史趋势,武学与武学体系的建构方法。(12)“本立而道生”,拳种作为武术之根,必须予以重视,要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把握好平衡。建议:从系统的视角看,日本武道的系统构建完善,今日的中国武术的系统构建仍不完善,需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把握住以还原论为基础,以高度综合为主的一体化发展趋势,运用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深入的研究传统并反思自身,在武术现有研究基础上进行研究方法论的创新系。
其他文献
现代农业技术是以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代替传统手工作业,可以帮助农民增加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收入。在发展现代化农业经济过程中无疑需要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中国
通过GIS平台、高速公路高程相关信息以及交通事故等信息进行定位统计得到相应高速公路路段的事故密度,据此对浙江省高速公路的事故易发程度分级。同时建立高速公路气象影响评
当前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资源已经进入到教育系统之中,成为现代教育系统中最具活力的组成要素。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直接实践者,肩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对食品的追求逐渐从温饱型向保健型转变,保健食品在我国顺势而生并得以迅猛发展。保健食品是具有调节人体机能作用的食品,因而直
以某V形拱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对钢锚箱建立空间实体模型,进行结构受力分析。
本文为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涛绘画题跋书法专题研究。石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他的社会身份复杂,是明朝皇族与遗民,有着非同一般的坎坷命运;是僧人,逃脱迫害,幼年隐迹佛门
在跨国代工进程中,国际客户因知识优势而形成了知识霸权,其主要体现在国际客户与代工企业之间不平等代工合约的签订、跨国污染转移、技术封锁、技术标准以及西方价值观的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经济世界中一个又一个“奇迹”,无论是整体经济实力还是居民收入水平都得到大幅提升。但是,非均衡增长尤其是城乡居民
本文以汉晋时期进入宫廷的俗乐为研究对象,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献资料,从音乐制度的层面入手考察俗乐在宫廷内的发展。这不仅可以了解宫廷俗乐的发展特征,揭示宫廷音乐制度对俗
记忆和情绪的研究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永恒主题。从1995年Roediger和McDermott在Deese(1965)研究基础上创造性地利用DRM词表研究错误记忆开始,这一范式已成为实验室下研究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