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人口年龄结构上层的膨胀和底部的收缩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呈现出越来越严峻的趋势。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却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许多与国家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新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再加上人口流动频繁带来的整个人口工作的复杂性和养老资源的严重缺乏,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等养老方式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社区居家养老仍是大多数老年人的首要选择。养老时间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互助养老形式,非常适合社区居家养老,能够在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过程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和功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是解决居家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尤其适用于低收入人群。因此,深入探讨基于时间银行的居家互助养老问题,对推动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实际作用。论文对基于时间银行的居家互助养老模式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对比研究。简要分析了我国的养老现状,对严峻的老龄化趋势下我国不同的养老模式进行了比较,提出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居家互助养老模式即居家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研究了国内外居家养老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介绍了时间银行在居家互助养老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时间银行的运作方式、时间银行模型的特点等,同时也对国内外其他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有力地证明了居家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可行性与先进性。(2)时间银行养老系统运行机制的研究。面对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的现状,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持续增加,论文在对比分析国内外互助养老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国外互助养老服务中值得借鉴的经验,通过建立养老服务体系有效运行机制,来化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诸多负面问题,分析影响养老服务供求的主要因素,提炼出养老服务系统运行的构成要素。(3)互助养老服务供需主体双边匹配的研究。在已经实行的时间银行模式中,关于养老供需主体双边匹配这一块还没有科学的研究。目前基本上是由居委会唱主角,根据调查登记的需要提供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的信息指派有意向的志愿者提供服务。然而老年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多方面、多层次等特点,对服务人员的要求就各有不同。如何为老年人匹配最符合其需求的养老服务,是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论文引入了完全偏好序的满意双边匹配决策方法用于养老服务供需主体双边匹配,构建了供需主体双边匹配满意度评价体系,给出了供需主体双边匹配的决策方法。供需主体双边匹配问题的研究将老年人的需求与志愿者能提供的服务进行了科学匹配,根据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的专业水平、会员级别等匹配参数寻找合适的提供者,使服务人员的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应用,对节约社会资源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4)服务质量度量体系研究。在过去实行的时间银行做法中,对服务质量的界定也缺少科学规范及相对统一的标准,主要是由享有服务的老年人根据个人喜好的主观评价来进行的。而服务质量本身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的,因而难以实现全面公平的评价。为了实现对质的量化考核,避免评定过程中的随意性,论文分析了养老服务质量的特性,给出了养老服务质量度量的具体标准,确立了养老服务质量度量的结构模型,把服务中最紧要的工作相对细分为助餐、助行、助洁、助急、助医五类,并对每类服务分别进行度量,得出每类服务对总服务权重的影响。同时也对养老服务质量度量的评估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5)时间银行养老实践问题研究。提出了时间银行养老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如认识和宣传问题、时间的换算和记录问题、服务质量的评定标准问题、通存通兑及管理成本等问题,明确了推动时间银行养老发展的各方责任,着重分析个人及家庭、社会、政府三方需要付出的努力,给出了针对我国时间银行养老问题的对策及政策建议,明确了保障时间银行养老的发展应采取的相关措施与制度体系的构建。基于时间银行的互助养老模式,通过有偿志愿服务为主的网络组织形式,既节约了社会成本、减轻了家庭压力,还有利于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生活质量。时间银行模式下的互助养老能为提升居民的养老质量、减轻我国的养老压力、科学利用社会资源提供了一条崭新的切实可行的光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