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毒性肝炎病毒PCR-ELISA检测方法建立及VP1-IL-2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okyshis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由于鸭病毒性肝炎(DVH)传播快、致病性强、血清型变异多,严重制约了养鸭业的发展。目前,检测该病最常用方法为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但这些方法存在着操作繁琐,耗时,敏感性低,准确性差等不足。因此建立一种能够应用于检测的DVH样本快速、简便、标准化的检测技术迫在眉睫。本世纪初就有人提出PCR-ELISA方法的研究。该方法结合了PCR和ELISA,并引入特异性探针,在有效的简化了操作步骤的同时对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大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敏感性与特异性。PCR-ELISA技术在病毒分型,致病菌检测,克隆鉴定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如能将其应用于检测DVH,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及推广价值。世界范围内均有不同程度鸭病毒性肝炎疾病存在,目前本病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随着DHV的不断变异以及DHV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从安全性、高效性等方面来考虑,研究推广基因工程疫苗将会有很好的前景。白细胞介素-2是众所周知的具有免疫治疗、免疫增强、免疫预防作用的细胞因子,迄今已有大量的实验报道,将IL-2应用于治疗动物性疾病的报到中。本研究成功克隆出DHV VP1基因,建立了检测DHV的PCR-ELISA方法,并通过互补的linker构建了表达载体pET-VP1-IL-2,进行了原核表达,为进一步研究鸭病毒性肝炎诊断及防控方法奠定了基础。具体研究结果如下:本试验成功克隆出DHV VP1基因,转化至大肠杆菌DH5ɑ中,经测序分析发现,序列大小为517bp。经同源序列比较分析发现,本试验获得的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鸭肝炎病毒基因型VP1(EF502171.1,EF502172.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可达87.56%。从系统发生树上的位置关系可知:扩增的鸭肝炎病毒VP1核苷酸与GenBank数据库中发表的鸭肝炎病毒基因型VP1基因序列处于同一分支,推测属于同一种属。但与数据库中发表的基因Ⅲ型的核苷酸序列分属不同的系统发生树分支上,亲缘关系较远。本试验利用探针引物双标记法成功建立了DHV PCR-ELISA检测方法。并通过反复优化确定了10mg/mL链亲和素包被液、1%BSA封闭液、0.5pmol/L探针、1:4000稀释的酶标二抗及最适杂交时间等最佳反应条件。该方法较常规的RT-PCR敏感性高达100~1000倍,且特异性强,从而为鸭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本试验通过linker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VP1-IL-2,并转化到表达菌株中,经IPTG诱导、SDS-PAGE电泳分析,获得了VP1目的蛋白,该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量大小约为40.6KD的。当IPTG终浓度为0.9mmol/L、37℃诱导4h时,VP1蛋白的表达量最高。
其他文献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代谢性疾病,而胰岛移植是目前效果最好的治疗方法,但是胰岛来源匮乏严重制约了该疗法的使用。通过定向诱导或基因工程的方法可以使非胰β细胞具有胰岛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标准竞争成为继产品竞争、品牌竞争之后的一种层次更深、水平更高、影响更大的竞争形式。"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标准",得
[目的]研究酸浆宿萼多糖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并从分子水平初步探究酸浆宿萼多糖的降血糖机理。[方法]雄性昆明小鼠(体重(23±2)g)60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
信息孤岛已成为制约电子政务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信息孤岛现象,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山东省从标准入手,提出并建设了山东省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为地方电子政务标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切除术和开放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对比,为更广泛的临床应用提供证据。方法:检索Medline、EMbbase. OVID.Cochrane Library、
运动模糊图像恢复一直是数字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由于在获取图像的过程中,被拍摄目标物体与成像系统之间产生相对运动,这时候的图像将变得模糊不清。由于运动模糊
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 C. F. Wei)是山茶属(Camellia)红山茶组(Section.Camellia)中一个四季开花的珍稀山茶原种。杜鹃红山茶F1代是以杜鹃红山茶为主要亲本,与山茶属其它原
本论文是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教育质量基金项目(Louisiana Education Quality SupportFund,2013-2014)“Biodegradable Nano-fibrous Materials Modified by BiopolymerNanoparti
<正>13.麻辣味型(在咸鲜味的基础上,加辣味和麻味调味品俗称麻辣味型):归属辣麻味型类。由辣味和麻味调味品调配而成,主要呈辣味和麻味的味型。此味型是以咸味、辣味和麻味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