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基于西方文化符号学著名的代表学者,莫斯科-塔图学派的创始人由里·米哈伊洛维奇·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理论进行的研究。以文本为基础,洛特曼将符号学的研究范围从语言学范畴内解放出来并覆盖其研究范围至语言、社会现实、历史、精神心理、文化等多个方面。在他看来,文本作为文化符号研究的基本要素,拥有记忆,传递,和创造功能。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受到文本功能性的支持和制约。本文正是从文化符号学角度论述世博会中国馆建筑设计理念这一文化现象。文本是文化的载体和反映,文本的概念覆盖了所有文化现象甚至涵盖文化本身。世博会这一全球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文化舞台,承载着参展国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而世博会国家馆则是参展国独有文化的载体和文化传播的手段。本文试图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来解读历届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概念,即中国馆是怎样透过文化符号学这层滤镜来塑造中国形象的。此外,本文还引入了文化中心主义的自我表现这一概念,对2010上海世博会设计概念这一文化文本进行文化符号学解读,判定其在东西方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因此,本文在案例分析—中以1982年诺克斯维尔世博会至2010年上海世博中出现的中国馆设计概念为例,运用调查问卷获取不同文化背景受试者对其蕴涵文化的认知度。作者历时半年收集了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东方数据,以及以美国、加拿大、英国等为代表的西方数据,共计356份,在SPSS软件中根据世博会举办时间对认知度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得出文本功能的强弱程度及变化趋势。在案例分析二中,作者对上海世博会的设计理念进行语篇和对比分析,得出其文化中心主义的表现程度。最后鉴于两次案例分析结果,解析文化符号学关照下的文化文本的功能,阐释了东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表现程度及其成因,论述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如何辨证的看待和处理文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