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译者对翻译理论的研究由来已久。翻译目的论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德国,是一种新的翻译理论。以赖斯、弗米尔、曼塔莉和诺德为主要代表的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行为,同时提出了翻译应遵循的三个法则。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译者选用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都是由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的。翻译目的论的提出在翻译理论研究史上是一次重要的突破,并为今后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开辟了新视角。《狼图腾》自2004年出版以来,因其独特的风格,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而深受中国大陆读者的喜爱并引起强烈反响。随后,它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走进了世界的舞台。2008年,由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翻译的英译本面市,国内外媒体给予高度评价。由此,世界的眼光开始转向中国文学作品。正是由于葛浩文的出色译作,向西方英语国家传递了中国蒙古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加强了中国文化与世界的交流。本文以《狼图腾》英译本为研究案例,从文化的四个层次,即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语言思想文化,研究了《狼图腾》文化传递的英译问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译者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取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在传递中国文化过程中,语言是最主要的障碍。通过研究发现,译者为了让更多的外国读者接受译本,使译本流畅,通顺,多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同时,为了传递中国蒙古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和异域风情,译者采用了异化翻译策略。从目的论角度看,归化和异化策略的结合使用达到了译本的预期目的。由此,可以认为《狼图腾》英译本是成功的译作。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作者在第一章介绍了翻译界关于目的论的相关研究,阐述了采用《狼图腾》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并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第二章简要介绍了原作及其作者和译本及译者的情况。第三章阐述了目的论的相关内容。在第四章,作者通过对译者相关材料的研究概述了译者翻译的目的。第五章是主体部分。作者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对译本的翻译策略进行系统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译者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用了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