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但仍属于粗放型增长,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变化趋势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层次、阶段和方向。本文在归纳和梳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试图探讨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因素。中国分权式的财政政策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的制度基础,通过将经济分权和晋升机制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激励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但是经济增长伴随着不少负面影响。分权模式下的地方经济逐渐出现了城乡差距加大、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表明地方政府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结构失衡。因此,我国在深化对我国分权式财政政策认识的同时,应更多的关注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对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影响。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将研究视角集中在财政行为。现有体制下的财政行为呈现出了不同于一般分权体制的财政行为特征,包括财政规模的扩张和财政结构的偏向,同时还伴随着较大的波动性。这一波动性主要来源于财政行为的不确定性。因此,本文以财政波动性为核心解释变量,选取对外开放度、金融支持等因子作为控制变量,研究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机制。论文的结构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比测算方法的优劣。其中包括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测算方法和财政波动测算方法对比。主要对比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不同测算方法的使用特点和数据结果,综合判定较为合意的测算方法;简要描述财政波动测算方法。第二,分析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变动趋势。从时间维度和区域分布分析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现状。第三,实证分析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因素。以财政波动为研究视角,从财政支出波动与财政收入波动两个方面分别探讨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效果。通过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4年的面板数据,得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财政波动的描述性结果。同时使用两阶段回归的方法得出实证结论,验证结论的有效性。第四,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论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三种测算方法得出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Moore结构变动指数变化幅度最显著。(2)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呈“雁型”增长,出现两个明显的变化节点。(3)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增长速度减缓。(4)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区域间差异较大。京津冀地区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均低于平均水平;东部沿海地区基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西部地区基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三种财政波动测算方法得出的变化趋势无较大差异;HP滤波选用不同的参数得出的波动趋势完全一致,但值域大小不一;回归残差标准差得出的结论较为合意。(6)财政收入波动程度比财政支出明显,且剧烈。(7)我国财政波动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了负影响。财政支出波动、财政收入波动、对外开放度和财政支出规模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呈负相关;滞后一期产业结构高级化、财政收入规模和金融支持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