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根本之路在于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导向是创新驱动,其拥有先进技术、资源高度等优势,是引领社会经济腾飞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创新活动具有显著地高风险性及正外部性等公共产品的特性,企业不能完全获得创新成果的收益,并且在从事研发创新时会面临融资困难,这些问题会削弱企业从事创新研发活动的积极性,使得企业创新投入不足。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来规制创新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根本之路在于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导向是创新驱动,其拥有先进技术、资源高度等优势,是引领社会经济腾飞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创新活动具有显著地高风险性及正外部性等公共产品的特性,企业不能完全获得创新成果的收益,并且在从事研发创新时会面临融资困难,这些问题会削弱企业从事创新研发活动的积极性,使得企业创新投入不足。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来规制创新活动会导致效率低下,造成“市场失灵”现象的出现。为了纠正“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失灵”等问题造成的创新投入不足现象,各国政府皆制定了一系列政府补助政策措施,通过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投入力度,从事创新研发活动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政府补助与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并实证分析研发投入是否具有中介作用,研究了中介传导机制。通过梳理文献界定了相关概念,并将关于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以及企业创新绩效三者间相互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概述。同时利用“公共产品”、“企业资源论”、“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理论基础探究了政府干预创新研发活动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最后利用2011-2017年间我国748家战略性新兴企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补助与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检验了研发投入的中介传导机制。研究表明,政府补助可以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提高企业资产净收益率,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与竞争力;政府补助的效果主要通过刺激企业研发投入增加来实现,这条途径占政府补助效果的49.93%。同时资本密集度和股权集中度也显著提高企业资产净收益率,企业负债水平则相反。而企业规模对企业资产净收益率影响显著但效果微乎其微。根据上述理论和实证分析,为政府改善补助制度以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分析和建构阿伦特的政治理论。阿伦特一反传统西方政治哲学家的研究进路,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剖析现代政治,以人的境况作为她的理论基石和逻辑出发点,从而提出自己对政治的独特理解。她认为言语、行动和复数性是政治概念的核心内涵。这是第一章的大致内容。在此基础上,如何在现代性的条件下建构现代政治,这是本论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我试图在时间和逻辑上将阿伦特的政治理论分为首尾相关的三个问题:现代政治开
本论文所探讨的主要对像为托马斯·阿奎那的“五路证明”以及其语言哲学的基本理论。毋庸置疑,阿奎那是中世纪最为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其精湛的理论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阿奎那对于上帝的“五路证明”正是其理论当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开启了与奥古斯丁传统截然不同的一条“宇宙论证明”的路径,将理性正式引入了对信仰的证明之中,从而引领了以哲学理性处理信仰问题的崭新道路。而阿奎那的语言哲学理论则是其理论体系中屡遭忽
上帝存在的证明问题是康德宗教哲学的核心问题。一方面,康德通过对传统上帝存在证明的批判,限制了思辨理性的超验运用,为信仰留出了地盘。另一方面,康德给出了有关上帝存在的证明的两种不同模式,即道德论证明和目的论证明。从其论证效果来看,道德论证明立足于人的道德义务,力图赋予上帝存在以某种主观必然性,而目的论证明则立足于人的自由,力图赋予上帝存在以某种主观实在性。从其所运用的能力来看,道德论证明立足于人的实
“精神事件的反常性”指精神事件不能被严格的律则解释或预测,也不能被还原为决定性律则的属性。在戴维森反常一元论的框架下,精神事件的反常性被预设为一个先验的存在,但是该预设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所以出于为非还原物理主义辩护的目的,必须对精神事件的反常性提供必要的证成。 第一章从三个假设、个体等同论和随附理论等方面对反常一元论的背景知识进行了介绍。其中,三个假设构成了反常一元论的理论基础;个体等同论主张在
显微镜发明以前遗传是哲学家的研究领域。遗传学科在探索研究生物性状遗传变异的自然现象过程中逐渐形成,试图揭示生命世界遗传变异规律,理论化阐述客观现象。人们对遗传变异现象的本质提出过如泛生论、种质论、芽球、遗传因子等种种假说和猜测。1909年“基因”概念正式提出,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促使“基因”概念内涵日益丰富。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解释模式后,信息概念成为了分子生物学中生物特异性假定理论的一部分。信
当今语言哲学界,不少语言哲学家通过分析“所言”(what is said)的真值条件内容(truth-conditional content)来获得对于意义的深层理解。然而,语境对于真值条件内容的影响有多大?所言真值条件确立是否涉及语用过程?学界对此争论不休,逐渐形成了语义最小论(Semantic Minimalism)和语境论(Contextualism)两大对立阵。最小论主张纯语义的所言观,强
关于时间问题的研究是哲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主题之一,历代哲学家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传统哲学中如近代笛卡尔和康德等人的时间观仍然是物理时间的哲学反思,胡塞尔一反传统哲学的研究从时间主观化的角度入手,认为时间意识的先验存在是认识对象能够准确立义的前提,意识对任何进入时间河流的客体都会被打上一个时间相位的“烙印”,这个印记也使得非意向性的客体拥有了意向性的特征,因此关于时间意识的澄清对于意向对象的构造至关重
伽达默尔的问答逻辑不是一个新颖的论题,但它绝对是一个值得追问的真正问题。对问答逻辑的追问既要纳入辩证法的领域,又要结合现象学的方法。对此,黑格尔的哲学历史地提供了辩证法和逻辑学相结合的正当途径,现象学又提供了向事情本身还原的方法。因此,解释学逻辑的还原之路必然依循辩证法的历史发展脉络,此脉络被简述为:对话-“独白”-“对话”。伽达默尔实质完成的乃是黑格尔的“独白”到“对话”的阶段,此阶段的逻辑展现
本文试图对康德的“先验对象X”概念作出解释和梳理。在第2章,本文将主要依据第一版《纯批》的三重综合理论及其他相关文字指出:该概念是先验统觉设置的一个未定的思想表象,先验统觉要利用它来建构经验对象;但如果把该概念孤立于经验对象,则我们不能形成任何对它的有效认知。在第3章,本文将从驳斥唯心论的角度再次透视第一章的结论,指出该概念对拯救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对反驳经验主义怀疑论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第4章,本文
人格同一性的核心是人格者的持存问题,目前有三大基本立场:一是心灵实体观点,把人格者的同一建立在心灵实体的同一之上;一是物理连续性观点,以大脑标准或身体标准进行人格同一性判断;一是心理连续性观点,把人格同一性还原为心理因果连续性。心理连续性观点是从洛克的人格同一性理论发展而来的,因而又被称为“新洛克主义”。本文旨在探究从洛克的人格同一性理论到新洛克主义的内在发展逻辑,找到二者的根本问题与出路。 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