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9·11”恐怖袭击发生以来,美国的对外传播模式开始转向“战略传播”(sirategicCommunication),引发世界各领域的高度关注。战略传播概念的形成是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它起先仅限于军事领域,以后扩展到整个外交领域,并逐渐成为美国外交的主要指导方针之一。战略传播融合了传统外交、军事外交、公共外交、文化外交、媒介外交等各种对外传播形式,是这些外交形式的升华和发展,因而在理念上具有一定先进性,在应用上具有可操作性。经过数年的磨合,战略传播已成为美国实施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体系之一。 战略传播本身并不是美国的对外传播战略,而是具有战略高度的对外传播方式,其特点是整合、协调一国的主要传播资源、找准和理解“关键受众”、并最终通过精心设计的传播活动以触达受众,其目的是为国家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战略传播的另一个含义,则是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对外传播的意义。 当下,战略传播俨然成为传播理论诞生以来在军事和外交领域的集大成者,在美国已实施了十余年,但这个概念在中国传播学界还是个新生事物,研究这一领域的中国学者寥寥无几。纵观国内学者的研究,尚没有人对战略传播的缘起和发展过程做过全面梳理,也很少有人在传播应用领域提出具体建议。而中国政府自2000年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中国传媒业2004年提出“中国传媒走出去战略”以来,基于大众媒体和大众传播的国际传播能力、战略的研究在中国这个空间范围内开始获得学理和现实的新生。因此,把源自美国的战略传播的理念应用到中国对外传播的具体实践,探讨与中国的国际传播理想接轨,是这一理念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切入点。 所有战略的实施都离不开传播媒介、尤其是新闻媒体的传播,因此发挥媒体的作用是战略传播的核心理念之一。中国有必要借鉴这一经验并将之转换到自身的对外传播当中去,以切实提高对外传播效能。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政府有必要借鉴国际上的成功做法,加强新华社等对外传播领衔媒体的作用,形成符合国情的战略传播体系,并为此做好理论、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