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流域为中国文明起源地之一。探讨长江流域先秦时期文明之起源,很大程度上需依靠对其时其地相关族群文化面貌之解读。而此种解读之首要进行者,必定是对其族群分布迁徙之考证。本文即以此为主线,探讨长江上、中游族群之分布与迁徙状况。具体分章论述则分取川西平原之蜀人、川东峡江鄂西之巴人、江汉流域之楚人为例,进行重点论述。绪论部分就长江流域上、中游族群分布与迁徙之整体研究背景及意义作一宏观阐述,并说明本文取用之方法论及研究手段;第一章乃考古资料之综述,以期使阅者获得下文论及器物比对之依据,便于检索,于子目下则细分三大区域及相关考古信息;第二章考察夏商之际蜀地之族群面貌,得出蚕丛、鱼凫并存说。而蚕丛氏出于岷江流域,为氐人,鱼凫氏亦为氐人,然混有濮人成分。两者虽长期并存却终未合流,故及杜宇氏兴,各自迁徙。汉中之“弓鱼国”实为北迁鱼凫氏所立;第三章考察夏商周之际巴地之族群面貌,首先对“巴”“巴人”“巴族”“巴地”“巴国”定义一一厘定,继考巴族之族源及流变,得出巴族乃出自百越系统之结论。而后世之板楯蛮、廪君蛮皆分出于巴。又,巴之一部则西入汉中与弓鱼族相合。春秋以降,汉水之巴南迁于峡江及川东地区,并重建巴国,至此“巴人”之定义于此则囊括当地之濮人乃至越人在内。第四章考察夏商周之际楚地之族群面貌,并将其细分为三部:其一为当地土著,主要即为三苗,其本源出自华夏,因长期居南土而蛮化,其后裔发展成为当地之“楚式鬲”文化面貌族群,另有越人广布于楚地,殷卜辞所见“虎方”当与之相关;其二为华夏族在楚地之拓展,先后有商之盘龙城文化与周之“江汉诸姬”;其三为楚族之流变。第二、三、四章,乃本文中心论述部分,分别涉及四川盆地之蜀地族群分布与迁徙、川东峡江之巴地族群分布与迁徙、两湖之楚地族群分布与迁徙。此三部分章论述,各成体系,于整体则互为依托,以地域横向联系予以贯通。行文最末部分乃全文总结,阐述笔者对于先秦时期长江上、中游族群分布与迁徙进行结合比对探讨后之部分想法,亦以此作行文之一小结。本文附有部分相关之图、表,以便阅者更好理解笔者行文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