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政治新闻语篇中转述话语的批评性分析——以全国人大宪法修改相关报道为例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huan879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语言学旨在揭示隐藏在语篇背后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政治新闻语篇因其话语表达往往体现权力集团的立场、观点,成为批评话语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转述话语是新闻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3月的中国修宪意义重大,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研究修宪报道的学术论文极为有限,基于此,本论文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研究修宪报道中的转述话语。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上可以丰富系统功能语言学、新闻学和传播学的跨学科研究及中英转述话语的比较研究;从实践上可以提高读者的批评意识和批评阅读能力,同时有助于新闻教学。
  本研究收集来自中国主流媒体《中国日报》《中国网》和英国主流媒体《每日邮报》《卫报》的修宪报道各60篇,自建小型语料库,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中英修宪报道中,转述方式、消息源和转述动词的频次和分布有何差异?
  2.中英修宪报道所体现的态度和意识形态有何差异?
  3.中英修宪报道构建的中国国家形象有何差异?
  研究表明:1.英国主流媒体使用转述话语明显高于中国主流媒体。就转述方式而言,中国主流媒体比英国主流媒体选用更多的间接引语,而英国主流媒体比中国主流媒体选用了更多的直接引语。从转述源来看,中国主流媒体比英国主流媒体选用了更多的明确新闻来源,而英国主流媒体比中国主流媒体选用了更多的不明确新闻来源。就转述动词而言,英国主流媒体选用积极、中性和消极转述动词,而中国主流媒体只选用积极和中性转述动词;英国主流媒体从微观上报道修宪,尤其是有关取消主席任期限制的修改;而中国主流媒体除了未提及“修改完善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有关规定”之外,报道了修宪的所有方面。2.英国主流媒体对修宪大做文章的报道迎合了英国政府怀疑甚至敌意的对华政治政策,反映了其接近美国的霸权主义思维,而中国主流媒体的修宪报道反映了中国政府锐力进行政治改革以提高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决心。3.英国主流媒体对修宪的负面报道严重损害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而中国主流媒体的修宪报道提高了中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大国形象。
其他文献
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为本文的基础部分,意在梳理作为文本的书写对象龟形象的发展源流。一方面不仅从种类、外形与习性三个角度论述了龟的生物属性,也从政治与宗教的角度追溯了史前至唐前龟的文化属性。另一方面,借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将唐前的龟意象分为启示意象、魔幻意象、天真类比意象、理性类比意象四大类,追溯了龟作为文学书写意象在文学中的起源与发展。第二章将唐代龟小说分为龟卜、瑞龟、龟饰、龟怪等几类龟故事,
学位
作家韩少功始终关注城乡的发展变化,其作品不断为人们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进入新世纪以来,其创作聚焦于现代性对于中国乡村的影响,且对这种影响持有自己的看法。韩少功试图以“抗争”和“守望”两种态度,来描绘现代性侵入之后的乡村图景。抗争,表现为作家以农民的身份立足于新世纪乡村,发现在现代性强行进入乡村内部时,乡村社会对所面临的各种不适而产生一系列无声抵制;守望,则是指作家返回湘楚大地,对民
学位
王朔是中国1980、1990年代社会转型期一位具有多重身份的人物,其早期作品以标签化的痞子式文学在文坛受到非议。大众文化的崛起,使得王朔分享着由现代传媒科技带来的巨大商业利益,但最终却被迫落荒而逃,直到1999年《看上去很美》的出版,他才以另一幅面貌重新出现在大众面前,而这也昭示着王朔正式踏上了其创作生涯的后期之路。  本论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通过王朔在1990年代之后的影视制作经历,先从王朔自
学位
乡土文学研究在一直作为文学研究的热门课题,藏族的乡土文学也攘括其中。阿来的写作旨在为少数族裔发声以及使少数族裔的声音真正融合于“中国之声”。阿来在“机村”系列中将民族文化和个人命运相融合,于恢弘的历史中凸显普通人的命运。宏大的时代背景、微小的普通人日常与事件,共同描画了一幅立体的藏族乡村图景。  本论文以阿来笔下的“机村”为研究对象来讨论作家对藏族乡村的文学重构,分别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绪论阐
学位
陈染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之一,其作品带有浓厚的自叙传色彩和强烈的女性意识。陈染对自身和社会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她通过对女性心理和身体的细致描写,在抒发其情感追求的同时,试图寻找女性的精神归宿。本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陈染及其作品中的女性所面临的窘境。她们走在人生的边缘,想要逃离这种与世人相隔绝的孤独状态,却又无法实现。第二部分论述陈染作品中女性矛盾的心理状态。
学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登场的先锋文学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如今先锋文学的文本虽已式微,但是先锋文学一直是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者热衷于挖掘深藏于其背后的多重影像,以厘清先锋文学的诸多历史事实。而《收获》作为先锋文学的发表平台,对其生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杂志记录了栩栩如生的先锋文学现场,从该杂志入手,可以发现先锋文学发轫之初的多种写作向度。  本文从《收获》与先锋文学的关系入手,将研究视角聚焦
学位
作为一名女性书写者,严歌苓始终对女性命运投以密切关注。在创作中,她深入地展现了女性的艰难生存境况。然而,这些处境艰难的女性非但没有沉溺于负面情绪,反而十分从容、平和、坚韧、乐观。这种试图通过对女性内在力量的强调,以逐渐扭转其悲惨处境的女性生存之道,集中反映了严歌苓弱者不弱的女性意识。这一女性意识,也贯穿于其创作的始终。基于此,本论文将以“弱者不弱”为中心论点来对其女性意识进行深入剖析。论文的绪论部
学位
一直以来,城市是作家毕飞宇书写的一个重要领域,他尤其关注现代化进程中消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撞、个体的人在追求个性时的传统失范及价值坍塌的精神虚无状态。作家毕飞宇对城市的切身体验促使其自我写作空间不断开拓,他对城市文明细部的感知觉察、对生活偶然性与普遍性的思考挖掘总是直击读者的心扉,对城市底色的深入探讨使其笔下的城市书写独具特色。  本论文以毕飞宇的城市题材小说为研究对象,旨在对其城市题材小说的文化
学位
中国的城市化孕育了一批“打工妹”,她们的故事被作家写入文艺作品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打工妹’叙事”。本文抓取新世纪“‘打工妹’叙事”中农家女城乡流动中的共性问题,从其进城动因、性的问题、婚姻恋爱、同性交往、身份焦虑、陷落原因等方面讨论她们遇到的各种困境。当然,困境不单指“打工妹”所遇困境之具体体现,更包含了困境的来源及改变困境的表现。其中,女性由于各种原因进入都市,可当她们进入城市之后:一方面面
文学作品的翻译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中国著名作家阎连科所著的寓言“史志”《炸裂志》是中国当代小说在海外译介与传播的成功范例。通过对这一案例的研究,可以为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提供经验和借鉴。  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出发,以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来探究小说英译本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途径、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研究表明,阎连科在国外拥有无数忠实粉丝,为英译本的出版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受众基础;译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