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在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上,建筑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们独具匠心,巧夺天工,使中国建筑始终相连相继,完整而统一地发展。精湛的建筑技术,独特的建筑艺术和优美的建筑风格,使中国建筑成为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建筑的历史缘起于居住房屋,无论何时何地,住宅都是建筑的主体,在所有的建筑物中占据了最大的数量。南通地处东南沿海,濒临长江,自成陆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隔江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南地区相依,“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处于南北文化交融的地带,受到淮吴等多种不同文化的影响。南通建筑历史悠久,自古能工巧匠辈出,南通建筑史是整个中国建筑史的组成部分。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南通传统民居,以往对于南通的研究比较集中于政治、经济和近代城市规划建设等领域,对于民居方面的研究甚少。而民居作为最广泛的传统建筑类型承载并沿袭了这一地区的地域文化,在建筑风格上既有北方建筑的庄重、浑厚,又有南方建筑的轻快、活泼。如今南通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民居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美学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以及潜在的经济价值都应得到外界的关注。要研究南通民居建筑,必然从其形式与文化着手,在历史的舞台上,民居的形式与文化是互相影响并相互制约从而共同发展的两个方面,在民居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经过经济、文化、生产、生活、伦理、习俗、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综合作用。此外,还涉及到建筑所处群落空间、城镇布局、整体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笔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史料分析,实地测绘调研拍照,系统性地归纳总结了南通传统民居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各方面原因,归纳总结了南通民居各个阶段的特点,为今后的创作设计提供了传统建筑元素及建筑语汇方面的参考。并对传统民居的价值及保护利用方向、南通特色城市建设之路、新农村建设和基于传统文化的地域创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