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回顾性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因及受伤机制,探讨其预防措施;分析术后早期并发症、内科并存病的防治,探讨手术时机、卧床时间对死亡率与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期更好地指导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术后的临床处理,从而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
研究方法:
随访1993年1月至2008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共636例患者,手术治疗包括重建钉、Gamma钉、PFN、PFNA、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置换、DHS、DCS、外固定架、空心钉、Ender钉等。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并存病、并发症、术后功能状态(Harris得分)、死亡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随访结果:
排除病理性骨折及失访的患者,随访完整病历491例,其中463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28例接受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患者男性208例,女性255例;保守治疗患者男性14例,女性14例。82.4%的老年骨折患者因低能量损伤引起,并且87.3%的老年患者是在家中受伤。手术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24%,保守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78.6%。手术治疗患者优良率为76.4%,保守治疗患者优良率为42.8%。在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里,男性死亡率为31.5%高于女性的25.7%,其死亡率受年龄、性别、骨质状况、术前状态、并存病、术前卧床时间、并发症、术后下地时间等的影响。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受年龄、骨质状况、并发症、卧床时间、术后护理、术后锻炼等的影响。
随访结论:
老年人应该重视骨质疏松,早期积极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同时改善周围生活环境,减少摔倒的危险因素,并做好摔倒的防护。并且,在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时,为了减少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获得较好的术后功能恢复,在稳定内科并存病的同时应积极性手术治疗。术后早期下地活动,以及在专人指导保护下进行有效的身体锻炼以及肌肉平衡性训练都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