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油饲兼用作物,其产量低、总产值严重不足,远不能满足需求,主要依赖进口。培育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是我国育种的首要目标。在传统的高产育种中,需要对成千上万的品系进行农艺性状考察及产量比较,非常费时费力,如何提高育种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新世纪农业新技术研究的热点领域现代精准农业中的高光谱技术,能够实现对植物的生长状况、产量品质的预测以及病虫害监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玉米,小麦、水稻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油饲兼用作物,其产量低、总产值严重不足,远不能满足需求,主要依赖进口。培育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是我国育种的首要目标。在传统的高产育种中,需要对成千上万的品系进行农艺性状考察及产量比较,非常费时费力,如何提高育种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新世纪农业新技术研究的热点领域现代精准农业中的高光谱技术,能够实现对植物的生长状况、产量品质的预测以及病虫害监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中,也为大豆育种提供了新途径。本研究以来自不同生态区的大豆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苗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四个关键生育时期分别获取冠层高光谱反射率数据以及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生物量,成熟后测定产量。分析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农学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冠层光谱反射率特征,同时利用原始光谱及一阶导数衍生植被指数、光谱面积参量、基于波段自由组合植被指数、连续小波变换四种光谱参数分别与产量和农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然后选择相关性最好的光谱参数作为自变量建立预测模型,并利用验证集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从而筛选出最佳的大豆产量和农学参数预测模型,为便携式光谱仪的开发提供参考,特别是为大豆育种中提前进行高产材料筛选以及田间生长监测提供理论依据,对大豆规模化育种具有重大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叶面积指数随着植株的生长先增加,在结荚期达到最大,在鼓粒期由于部分下部叶片衰老脱落导致叶面积指数有所下降,地上部生物量则随着大豆光合产物的积累不断增加;不同生育时期冠层光谱反射率存在明显差异,在可见光波段,随着大豆叶面积增大叶绿素增多,冠层对可见光的吸收增多,反射率降低;在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先增加后降低,在结荚期最高,在鼓粒期受叶片变黄、叶面积变小等因素影响反射率降低。(2)将不同生育时期的几种光谱参数分别与产量及农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基本都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鼓粒期基于波段自由组合植被指数RVI690,734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好,将鼓粒期确定为最佳的产量估测时期,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生物量均是在结荚期和全生育期有最佳相关系数。基于相关性结果选取各个生育时期与产量和农学参数相关性最好的光谱参数作为自变量构建线性和非线性估测模型,对比不同模型,产量和农学参数均是二次函数模型的估测效果最好;其中产量以鼓粒期RVI690,734为自变量所建模型较好,其决定系数达到0.64,其余三个时期的产量预测模型效果不理想,而基于鼓粒期产量预测模型将预测产量与实测产量分等级拟合,其准确率可达81.98%。叶面积指数以结荚期RVI747,653为自变量的预测模型较好,决定系数为0.689,全生育期以DVID554,D998为自变量所建模型最佳,决定系数为0.846;地上部生物量以结荚期RVI1082,692为自变量所建模型较好,决定系数为0.612,全生育期以DVID447,D799为自变量构建模型最佳,决定系数为0.774。(3)利用2021年验证集数据对所建产量及农学参数预测模型分别进行验证,其中鼓粒期产量二次函数预测模型验证的决定系数为0.585,产量分级筛选的准确率可达80.00%;叶面积指数结荚期二次函数模型验证决定系数为0.608,全生育期二次函数模型验证决定系数为0.735;地上部生物量结荚期二次函数预测模型验证的决定系数为0.560,全生育期二次函数模型验证决定系数为0.664。综上所述,利用鼓粒期冠层光谱反射率能够实现在大豆生长中后期对产量进行提前分级筛选,提前锁定部分高产材料,剔除低产材料,提高大豆育种效率;同时可利用结荚期和全生育期的农学参数预测模型对大豆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生物量进行定量预测以及全生育期的生长监测,这为大豆育种中生长监测和产量预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马铃薯是四川高寒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重要的粮食来源和经济来源。凉山州高寒山区因其处于低纬度,有着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旱雨季明显的共同点,是马铃薯的优质产区,但也因马铃薯品种耐贮性差、贮藏条件差、贮藏管理粗放以及环境温差大等原因,导致马铃薯贮藏期过早发芽、腐烂,成为当前该区域马铃薯产业重要难题之一。凉山州布拖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大、产业优势强,为凉山州具代表性的高寒山区马铃薯主产县。本研究以布拖县为核心,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系统可以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下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对缓解我国玉米大豆的供需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智慧农业的发展,基于无人机的遥感监测技术可以快速无损获取田间尺度下的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并进行诊断,为田间的精准管理和栽培措施调整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大力推广应用的背景下,基于低成本的RGB无人机开展多作物生长监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仲玉3号
为优化达州市城镇生活污泥安全处置,文章概述了浓缩脱水、石灰稳定、污泥热干化、好氧堆肥、厌氧消化、蚯蚓养殖等6种处理技术,还有焚烧、建筑材料综合利用、土地利用、填埋等4类处置技术,分析了达州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处置现状,并对未来的污泥产生量进行预测,提出了管理机制不完善、前端预处理不到位、处置设施建设不规范、末端处置能力有缺口等问题。在采样检测3处城市和6处乡镇生活污泥泥质的基础上,分析论证了4
近些年来,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城市化进程推动了更多的农村地区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多,人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也随之增多。很多城市在处理生活垃圾时,缺乏科学的应对策略和有效的处理方式,因此在处理效果上并不明显。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垃圾处理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机遇,更多的科学技术被应
宜香优2115是长江上游地区主推水稻品种,但目前在生产中缺乏该品种相关施肥配套技术,特别是氮钾肥施用量的参考。本研究选取当前西南地区水稻主推品种宜香优2115为研究对象,采用旱育秧和人工移栽,通过设置3个不同氮水平(135 kg·hm-2、180 kg·hm-2、225 kg·hm-2)与4个不同钾水平(0 kg·hm-2、90 kg·hm-2、135 kg·hm-2、180 kg·hm-2)进行
小麦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在保障我国人民粮食安全上极为重要,而种子活力是衡量种子质量和决定产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对种子活力的研究是保障农业增产增效的前提。本研究以遗传背景广泛的406份世界小麦为材料,种植于E1(2019年雅安)、E2(2019年崇州)、E3(2020年崇州)3个环境,采用4种测定种子活力的方法,测定16个种子活力相关指标,分析种子活力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高、低活力种质资源供育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全球性重大迁飞害虫,自2019年初入侵我国以来,已在多个地区成功定殖,对玉米造成严重为害。草地贪夜蛾的寄主选择对其种群数量、发生动态及为害情况具有重要影响。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植食性昆虫的先前经历可对特定植物表现出一定的先天偏好行为,可加快其对经历植物的适应性。本研究用玉米Zea mays、小麦Triticum aestivum、水稻Oryza
甘孜地处川西高原,是我国牦牛的主产地之一,但在冬春季牦牛常常因缺乏饲草出现掉膘甚至死亡的现象,因此解决川西高原冬春季饲草缺口问题是发展当地经济的有效途径。本试验在川西高原,以玉米为主体,设立四个播期(4月28日、5月8日、5月18日和5月28日),研究播期对青贮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在此研究基础上,为提高青贮玉米的营养价值,引入大豆、蚕豆、箭筈豌豆三种豆科作物与其进行带状间作,测定生长
西南山地玉米区是我国第三大玉米主产区,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品质较差,供需矛盾突出,并且该区域生产条件复杂,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可见选育并推广高产、优质且耐重金属污染的玉米杂交种十分重要,为此本研究主要从丰产性、品质表现和耐重金属特性等方面对26个正红系列玉米新品种(组合)进行应用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的应用实践指导价值;同时研究玉米杂交种苗期耐重金属污染性与籽粒重金属积累特性的相关性,可以为玉米耐重
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具有组成成分多、有毒物质含量高、危害性强等诸多特点,若未进行及时、有效地净化处理就排放,会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居住人群造成危害。本文依托武汉一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渗滤液净化系统,结合项目渗滤液水质特征,采用厌氧处理技术、好氧生物梯级连续降解技术以及膜处理技术设计了一套预处理-厌氧处理-硝化与反硝化处理-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工艺系统,取得了较好的净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