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复合材料副车架结构分析与铺层优化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az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实现汽车节能减排,论文从材料轻量化的角度出发,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设计乘用车后副车架,并对铺层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但是实际工程的铺层优化往往存在高维、非线性的问题;并且变量间的约束条件使样本空间不规则,不易通过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提取样本点以建立近似模型。针对这些问题,论文将优化过程分为铺层厚度优化和顺序优化两步,以减小优化模型的非线性和变量个数;并结合高斯过程回归、聚类试验设计和自适应采样建立近似模型以减少优化计算时间。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论文首先研讨了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要求,参考钢制副车架结构外形,设计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副车架,并暂定“超级层”的初始铺层方案。计算典型工况下的轮胎接地力,输入ADAMS建立的后悬架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提取各工况副车架硬点载荷。在ABAQUS中建立复合材料、钢制副车架的有限元模型,输入硬点载荷计算各工况的安全系数、应变能和自由模态频率。计算结果显示初始铺层复合材料副车架的性能基本满足设计要求。然后以各工况应变能之和最小化、质量最小化以及一阶自由模态频率最大化为目标,考虑不同角度最小含量10%的约束条件,对初始铺层的各角度铺层厚度16个变量进行优化。优化过程基于高斯过程回归建立的近似模型,利用改进的聚类试验设计流程抽取不规则空间的样本点,并通过自适应采样验证并更新近似模型,最终评价参数R2在0.9以上,最大误差小于10%。利用NSGA-Ⅱ求解多目标问题的Pareto前沿,并折衷选取厚度最优值,将结果圆整为制造单层厚度的整数倍。优化后的一阶频率提升5.4%,总应变能降低10.5%,复合材料质量减低8.7%。最后以前三阶自由模态频率最大化、各工况应变能之和最小化为目标,通过折衷规划法将4个目标加权为统一的目标函数,以弯曲刚度参数为变量对铺层顺序进行优化设计。利用遗传算法将弯曲刚度参数反推为实际铺层顺序以进行有限元分析。同样基于近似模型进行优化,并且近似模型评价参数R2在0.95以上。最后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优化后的前三阶频率提升明显,总应变能降低6.5%。与钢制副车架相比,复合材料副车架质量降低53.7%;副车架前三阶模态频率提升明显;各工况安全系数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并且绝大多数工况的应变能有下降,即结构刚度更优;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副车架轻量化效果明显。
其他文献
为加强环评制度对环境保护的实施效力,推进环评制度后续监管与改革,生态环境部门提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新要求。本研究梳理建设项目环评事中事后阶段涉及的环境监管内容,通过重点提高事中与事后阶段涉及的排污许可制度和环保验收制度的有效实施,来保证事中事后监管效力。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以及相关从业人员访谈收集梳理环评事中事后监管现状,采用利益相关方分析方法,厘清事中事后监管中各方存在问题,并构建问题
随着汽车的普及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乘坐热舒适性问题开始得到汽车制造商及消费者的密切关注。乘员舱热环境直接影响着乘员热舒适性和行车安全性,其分析结果也能为营造舒适的车内热环境提供依据和指导,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热舒适性研究现状的基础之上,以冬季乘员舱热环境为研究对象,对车内热流场进行测试,并建立考虑人体热调节的乘员舱热环境瞬态仿真模型,以讨论空调送风参数对乘员舱热环境的影响,并针
叶片是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零件,其表面残余应力对其服役环境下的疲劳寿命影响巨大。为了满足叶片的性能需求,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钛合金叶片的制造中。而表面残余应力对于钛合金叶片的疲劳寿命、屈服极限、强度极限等都有着重大影响。因为砂带磨削具有冷态磨削和柔性磨削的特征,所以目前在工业上常利用砂带磨削来对航发叶片等钛合金构件进行最终表面处理以调控工件表面残余应力,实现对表面残余应力的控制。因此,掌握砂带
永磁同步电机(PMSM)因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在永磁同步电机高性能控制中,往往要通过传感器获取转子的位置和速度。由于位置传感器工作环境复杂,一旦出现故障,有可能导致动力失控,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对位置传感器失效时,驱动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进行研究,以提高控制系统容错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滑模观测器的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对低通滤波器结合锁相环组成的位置提取系统进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使用氢气作为主要的动力源,理论上可以实现零排放,零噪音,因此是目前应对全球变暖,解决石油枯竭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其具备氢燃料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两个动力源系统,因此必须制定合理的能量管理策略以实现行驶过程中动力输出功率的合理分配。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鲁棒性强,可在线应用但十分依赖工程经验,对行驶工况敏感且适应性差;基于优化的能量管理策略优化能力强,理论上适用于所有工况但存在计
得益于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智能汽车正快速由2级自动驾驶朝着更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并最终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然而尽管如此,智能驾驶仍然面临众多的技术挑战,如在高动态的结构化道路上,仍然存在道路场景复杂多变、不可预见性高、突发状况多等待解决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以四轮驱动智能汽车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交通环境和道路条件,设计了结构化道路下智能汽车轨迹规划及运动控制策略,实现了智
本文将带有无级变速器(CVT)的并联混合动力汽车作为研究对象,以模型预测控制(MPC)框架作为能量管理核心,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预测短期时域未来工况速度的三种预测器模型,还建立了车路协同红绿灯纵-横速度规划模型,提前规划了队列车辆在抽象道路中的工况速度。主要成果包括:(1)对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的拓扑结构进行了数学建模,分析了并联混合动力汽车不同的工作模式,奠定了并联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应用的基础。(2
随着电商企业纷纷涉足“新零售”,传统商超逐渐升级成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型超市。零售革命代表的不仅仅是零售业态的改变,而且是背后基础设施的专业化升级,“场景无限、货物无边、人企无间”代表了新零售的广度、深度和温度。零售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促使企业需要更加高效的管理决策和信息沟通,如何有效的进行库存控制、科学采购订货是企业思考的重要问题。交叉易腐效应通过影响产品的保鲜期引起库存水平变化从而改变补货决策
汽车乘员舱内热舒适性作为汽车舒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了解车内乘员对乘员舱内热环境的热响应状态,建立乘员热舒适性预测模型有助于探索汽车热环境的分布及变化对乘员热响应状态的影响机理,进而对汽车乘员舱内热环境的设计及优化提供指导。本文通过汽车车内乘员热舒适性主客观试验,分析了乘员舱的热环境及车内乘员的热感觉与热舒适性,随后基于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建立了汽车乘员舱的热舒适性评价预
对于以传统内燃机驱动的乘用车来说,当汽车怠速或者低速行驶时发动机阶次噪声是车厢内噪声不可忽视的来源之一。为对发动机低频阶次噪声进行控制或消除,传统的被动控制方法使用吸声、隔声或消声等方法,需要在车上添加较多吸声、隔声材料,不利于车辆轻量化,而且上述方法对低频噪声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而主动噪声控制(ANC)方法因其物理特性,能够较好消除低频噪声,并且不需要添加声学材料,因此ANC技术在噪声控制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