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村落是我国社会文化的最基层单元,自古以来一直是我们人类精神和物质家园的体现,其空间形态更是乡情、宗亲等民族情感的诠释,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和城乡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方面促进了传统村落的经济发展,但在一些地方也对传统村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使得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以来,各地的村落建设达到了历史的高度,在这期间,有的村落可以延续其原有的空间布局,使得村落的空间格局和建筑风貌保持较好,而有的村落则是大拆大建,使得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本论文旨在研究京郊传统村落在经历过新农村建设以后其空间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对引起这些变化的因素做出分析,进而以实例分析,最后总结出京郊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变化的特征,对这些变化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进行评价,以期对以后的村落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针对研究的缘起和背景、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同时也阐述了论文的相关概念,界定了论文的研究范围,进而提出论文的研究框架;第二章对京郊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进行了整体概述,对京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背景以及构成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物质要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第三章重点分析了影响京郊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政策与管理层面、区位、村落产业结构及房屋权属者的观念和其他因子的影响;第四章重点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在新建建筑选址、院落空间形态、街巷空间形态、村落边界及村落活力点等方面在新农村建设前后的变化进行了解析:在选址方面分别存在全部原址新建、与原址接壤新建、镶嵌新建在原闲置空地以及新址新建等方面,相应的院落空间形态、街巷空间形态、村落边界及活力点也从不同方面对其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对这些变化做出相应的评价;第五章对京郊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变化进行实例分析,分别选取密云县溪翁庄镇黑山寺村和延庆县八达岭镇岔道城村为研究案例,对村落的概况、村落空间形态的变化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其变化的特征;最后结论部分总结出京郊传统村落变化的特征并总结出成功与不足之处,以期对以后的村落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并引发后续研究课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