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再入院作为衡量医疗质量及潜在的减少医疗费用的目标,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有研究调查了胃癌术后再入院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但是对再入院的具体情况未作进一步研究。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分析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出院30天内非计划再次入院的原因、临床结局及其费用,为外科医生提供足够的信息,以提前做出应对措施,减少非计划再入院,行针对性的治疗,避免不良结局。为医患双方共同减轻费用以及心理上的负担。 方法:前瞻性地收集本院胃肠外科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确诊为胃癌并行择期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访从住院起到出院后满30天。再入院的定义为出院后30天内非计划再次入院。出院后每个患者通过10天1次的电话随访,直到出院后满30天,出院后2周内每个患者需至主刀医师门诊复诊。收集以下信息:1.患者基本情况: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美国麻醉师协会身体状况评分、病理TNM分期、术前合并症、术前营养不良风险评分、术前白蛋白情况、既往腹部手术史;2.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方法、切除方式、重建方式、淋巴结清扫程度、手术时间、麻醉方式;3.术后情况:包括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4.出院后以及再入院情况:包括出院后30天内是否再入院,出院后30天内非计划再入院的患者出院后多长时间再入院,再入院的体重指数、美国麻醉师协会身体状况评分、营养不良风险评分、再入院原因、处理情况、结局、住院费用。最后分析再入院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再入院的原因、结局及其费用。统计学上采用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再入院的危险因素。 结果: 1.总共有755例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中,没有发生失访,其中包括男性584例,女性171例,平均年龄64.48±10.47岁,ASA分级Ⅱ级的最常见,共591例,占总数的78.3%。平均BMI22.25±3.32kg/m2。出院后30天内非计划再入院的发生率是7.2%(54/755)。通过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我们发现NRS2002评分≥3分(P=0.02; OR1.946;95%CI1.109-3.414)以及首次住院曾经发生术后并发症(P=0.006; OR2.308;95% CI1.271-4.190)是出院后30天内非计划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 2.再入院的患者第二次住院时平均BMI为20.31±2.33kg/m2。再入院NRS2002评分<3分的共11例,占总数的20.4%,评分≥3分的共43例,占79.6%。再入院ASA分级Ⅲ级的最常见,共21例,占38.9%。相对首次入院,再入院的体重指数、营养风险评分、ASA分级均发生明显变化,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入院的高峰期发生在出院后第1、2周,或者手术后的第3、4周。 3.再入院原因中,前三位分别是胃排空延迟,有13例(24.1%),切口感染6例(11.1%),腹水5例(9.3%),另外的原因分别是肠梗阻、肺部感染、胃肠道出血、腹痛、脑梗死均为3例,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热各为2例,腹泻、胆囊炎、胆管炎、败血症、肝炎、肠道感染、腹腔内出血、深静脉血栓、腹腔转移各1例。把原因按是否与手术直接相关分为并发症组与非并发症组。其中并发症组38例(70.2%),非并发症组16例(29.8%),并发症组再入院的高峰期集中在出院后第1、2周与术后第3周;而非并发症组再入院的发生时间比较平均,无明显的高峰期可见。 4.再入院的患者中有51例治愈或好转出院,占94.4%。大部分经保守治疗好转,1例吻合曰瘘保守治疗失败后行食道空肠吻口瘘修补术后好转。另有2例患者分别因胃肠道出血、腹腔内出血接受再次手术治疗,痊愈出院。2例吻合口狭窄的患者通过胃镜下球囊扩张,并置入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1例胆管炎的患者经抗感染后行EST治疗。3例患者在再次住院期间死亡,1例死于肠梗阻,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再入院的患者首次住院总费用平均为60410.92±23034.72元,日均住院费用3047.58±787.55元,再次住院总费用为23070.85±21519.32元,日均住院费用1504.65±897.10元。两次费用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出院30天内非计划再次入院的原因主要为手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首次住院期间曾发生术后并发症及存在营养风险是出院后30天内非计划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再入院中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好转或痊愈出院,但死亡率仍高,而且相应的医疗费用负担较重。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及努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可能可以减少出院后30天内非计划再入院。在出院后的第1、2周或者术后第3、4周加强随访指导及相应监控,一方面可以减少再入院,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再入院以避免不良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