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目前的绝对贫困几乎完全发生在资源贫乏的偏僻山区8-9和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为使贫困人口尽快解决温饱问题,政府必须对贫困地区承担更多的责任,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更广泛的干预。目前对贫困地区推进救济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并举的思路被广泛接受,开发式扶贫即支持、鼓励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改善生产条件,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增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并且开发式扶贫的许多具体方式越来越有固定化倾向。在具体推行过程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不具备良好生产条件和发育市场条件的云南偏远贫困山区,许多具体扶贫方式的效果遇到了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处理好贫困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云南地区具有很好的价值。 本文调查了云南马关县的县情,用较多数量的分析了贫困村情况,从贫困农民的收入支出和消费情况来介绍贫困地区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情况,比较了开发式扶贫在过去几年中的成效,也从挖掘了开发式扶贫在推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缺陷。寻找出区域经济发展在一定幅度内不能解决农民脱贫问题、扶贫方式与农民意愿偏离、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问题和领导人才不足现象,并且用行政管理学的理论来分析这些问题。在分析的过程中注重了对实际情况的结合,紧紧抓住贫困地区的特有的状况。由于贫困群体独特的生存环境和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性等因素,使之成为反贫困历程中最难解决问题的独特群体,反贫困对象的独特性要求开发式扶贫的具体措施更符合现实需要;领导开发式扶贫的主角由于自身问题的困扰,使之沿用已有扶贫方式成为习惯,有些措施显然已经很难满足反贫困事业发展的需要;表现在反贫困工作中的政府行为是多样的,造成政府行为的因素也具有多样性,有些是为财所困为穷所绊,有些是因为行政体制中的弊端,有些是区域性问题造成高素质人才难以吸引,还有些是由于发展过程中,组织构建等配套改革没能及时调整所致。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扶贫政策导向、人力资源开发、引入群众参与扶贫方式、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科技教育扶贫从实际出发、选派优秀年轻人才参与扶贫工作等建议和措施。围绕这些建议,本人做了具体的细化,提出了多种符合客观的具体办法,参与式扶贫流程、开发式与救济式相结合的具体对象和方式等有新的内容。本文不局限在具体措施上,还对下放扶贫财政资金审批权、加大国家转移支付力度以及贫困地区合理使用人才提出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