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欧元、美元等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出现强烈的震荡,导致我国对外贸易的交易及结算面临日益严峻的汇率风险。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和企业的要求,保证我国对外贸易的正常进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联合海关总署、中国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标志着我国人民币向国际化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跨境人民币业务是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一战略和全局性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项业务的创新,也是一种管理制度的变革,对维护和保障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面对新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新业务的开展,作为宏观调控枢纽的央行和各级政府部门如何通过管理创新更有效的履行职责,从而引导金融业良性快速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探讨的课题。本文将从公共管理的根本目标和实现手段入手,对公共管理的创新和风险防范,尤其是金融领域内的管理创新和金融监管进行阐述和分析。通过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项目的专题分析,从实施背景等方面阐述金融领域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通过对试点项目的现状分析和两次试点情况的对比,明确试点项目的概况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目前试点工作的推进情况,尤其是四川省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管理创新和监管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进而对下一步的管理创新工作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其中着重通过对两次试点工作的对比分析,从工作机制、政策措施、业务品种等方面阐述管理创新的具体实施和效果,最终通过对人民币跨境结算项目本身的展望和趋势分析体现管理创新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项目是我国政府在金融领域的一次新的尝试,因此在推行结算试点项目的过程中对其管理创新和风险控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社会大众的需求将会不断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而在此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很多障碍和风险,需要监管当局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注重对风险的管控。为了不断完善和健全相关政策制度,提高服务质量,以真正达到满足社会大众需求,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根本目的,管理创新势在必行。